? 昨天,與朋友一起閑逛,路過服裝店,她說想給母親買件越冬的外套,就進去挑選了。很快就選好了,380元的棉衣,付帳時,她笑笑,跟我說:“老媽問多少錢時,得去掉百位數,告訴她80元就好,要不然,她也不知道要叨嘮多少遍太貴了,還一直舍不得穿,說要放到出門時再穿,可是,農村老太太,會有多少出門的機會呀。”我會心地笑笑,很贊同她的話。
? ? 這樣的經歷,我也有,每一回給母親添置點衣物,鞋子什么的,我也不敢報個真實價錢給她,都是省掉一個0,隨便報一個數,應付她而已。我母親也是個農村老太太,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沒見過外面的世界,也沒擁有過花不完的錢。我只知道她,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一直為我們操碎了心,為這個貧窮的家,一分一角地攢著錢,來維持我們的溫飽生活。母親一輩子如蝸牛般,窩在生活的重殼里,負重前行,只知道生活的坎坷與不易。用她的話說,就是積谷防饑,就算手頭上有點閑錢,也不能亂花,要留著,以防不時之需。
我理解母親,真的,因為從我懂事開始,我就無數次見證著她,為了這個要花的錢,那個要花的錢,碾轉反側,徹夜難眠。迎來送往多少個日日夜夜,在我記憶中,缺錢花的日子,好像一直存在她的生活里。田是瘦田,地是瘦地,沒經歷過在土地里刨春秋,度歲月的人,是很難想像,要是沒有風調雨順的好天氣,無論莊稼人再怎么努力,也會有可能面對糧食失收的困境與窘迫。雖然后來,生活慢慢改善了,日子也漸漸好起來了,可花錢的觀念,在母親心里,已經根深蒂固,很難改變了。
如果沒有經歷過貧窮的人,是沒有資格去責怪,在他眼中舍不得花錢的人,因為不站在這個位置上,永遠也不會知道,站上去的感覺是怎樣的?那是一種孤獨無助的無奈與隱忍,是一種無能為力的焦慮與自責。有句老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真是萬萬不能。錢只是一張紙,可生活著就得為它勞碌奔波。清高的人,也許不會去為五斗米而折腰,但他也一定為柴米油鹽發愁過。我從小就面對貧窮,直到現在,還掙扎在生活里。不干活,不掙錢,三餐也沒有著落,無法得到保證。所以,我尊重每一個舍不得花錢的人,包括我母親。
生活雖不易,可我明白一個道理,行孝要盡早。我暫時還沒有花不完的錢,也沒有更好的條件,更不能像其他為人子女一樣,帶著母親吃香喝辣,周游南疆北域。可我也想在我能力范圍內,給予我母親最好的一切。就像小時候那樣,好吃的,好用的,母親都舍不得自己要,留給我一樣。哪怕只是一件保暖衣,一雙棉鞋,或許我買不起最貴最好的,但我卻希望,我能買到最溫暖的,母親最需要的。烏鴉反哺之恩,就是銜回一條條小蟲子,喂到母親的嘴里,難道我們會因為蟲子太小,而去懷疑它對母親的愛嗎?
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從此小小的娃兒,成了她們甜蜜的負擔,累著苦著依然快樂著,這就是為人母親的生活了。古語有云: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意思就是說:母親從我們出生開始,就一直在擔心我們, 希望能為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直到她的生命終結,沒法再擔心為止。母親把青春與時間給了我們,把滿頭白發與皺紋留給自己。母愛應該是代代相承,而不是被反復辜負的。
所以,為人子女的我們,在能力范圍內,請給予母親最好的一切,我深深地相信,每一位母親,都配擁有最好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