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歷史資料說,最早的禪讓制是從堯舜禹開始的。
大家從小就都會背誦,堯如何偉大,把首領(lǐng)位置禪讓給了舜,而舜又效法堯,讓位于禹。
司馬遷曾懷疑這不是真的。后來到唐朝,大家就都知道這事兒的真相了。因為它是不符合人性的。
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詩中寫到:堯幽囚,舜野死。說的就是這件事。
當(dāng)時堯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但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當(dāng)時都嫁給了舜。女婿舜覺察到了堯的意圖,直接囚禁了堯,然后宣布自己被禪讓了。
后來大禹治水有功,大家都夸獎大禹。舜也并不想真心讓位給大禹。但大禹也不客氣,直接把舜流放到了湘江流域。
湘江流域直到春秋時代,都是荒蠻之地。你想,沒事沒非的,舜帝為何會去那種地方。
舜在南方巡守,死于蒼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堯的兩個女兒,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到南方尋找丈夫,一路哭泣,點點滴滴的血淚,打在青竹子上,形成了斑斑駁駁的印記,這就是湘妃竹,瀟湘淚的故事。最后兩個人一起在湘江殉情。
其實中國古代,人是很野蠻的。哪里懂什么禮義廉智信。弒君頻發(fā),光是春秋時期,就出現(xiàn)過36次弒君。
孔子雖然也不一定相信禪讓制,但一直堅持宣揚堯舜禹品格高尚,意思是咱們不能再這樣殺下去了,要仁義,要禮讓。
而孟子直接說,堯舜禹根本不是禪讓,而是遭遇囚禁或流放后的奪權(quán)。更何況舜還是殺害大禹父親的人。
歷史既然是由人書寫的,那自然就有編造的成分,或許背后的真相,要么永遠不見天日,要么赤裸裸的如此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