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有個約定,除了極特殊情況,每天下班都要回家吃飯,而周末當然更要全家共聚。兒子幼兒園崇尚“全家人一起共享晚餐”的理念恰好與我們的“家規”不謀而合。每天晚上全家人一起圍坐在飯桌旁,一邊吃飯一邊聊著白天發生的趣事,是一天當中最溫馨的時刻。
兒子不愛吃菜,老公卻總能想出好辦法來逗他吃下。“咱們吃個紅燈吧,不吃是當不了警察指揮交通的。”老公把三種顏色的柿子椒比作交通燈,讓喜歡交警的兒子一口接一口的吃。
“爸爸,我還要吃綠燈和黃燈。”兒子居然主動開始要了。老公趁勢趕緊多給他夾一些,悄悄遞給我一個勝利的眼神,讓無奈的媽媽終于得到些許安慰。然后老公又會借機用武松的哨棒比喻其他的菜,講解航天員的壓縮食品都含有什么,來鼓勵兒子繼續吃下更多品種的菜。至于餐桌禮儀,也是在一起吃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教給了兒子。
?每當吃飯,婆婆總是把老公的碗里夾上他愛吃的菜,“兒子,這個酸辣白菜你多吃點兒,媽今天炒的多。”雖然她的兒子都已經有了兒子,還是拿他當孩子怕他吃不飽似的。老公在這個時候總是不忘稱贊一句,“嗯,我媽炒的這個菜就是一絕!”一句話足以讓勞碌半天的婆婆眉開眼笑。
?而我,在最初學會做菜的日子里,特別的焦慮。婆婆這位“一級大廚”(我和老公送給她的稱號)聯合我家的阿姨,總是不厭其煩的給我講如何掌握火候,如何控制油鹽的量,可我就是不開竅,總是搞砸了。這個時候老公總是充當“活雷鋒”,把那些連我自己都不想吃的菜全都吃光光。偶爾做出那么一次讓人認為口感尚佳的飯菜,老公就會贊不絕口,把我封為賢妻良母的典范。可是我心里有愧啊,都當了媽媽了才開始學做飯,而且做的不倫不類的,這讓我那“一級廚師”的婆婆多不放心把她的兒子交給我啊!不過,老公的包容和贊揚總是讓我心里美美的,我自然就會“不用揚鞭自奮蹄”了。
回家吃飯,溫暖又溫馨,對我們一家人來說,總是有著這么特別的誘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