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館里不少新面孔。
又一分為二。
一是疫情導致無法返校的大學生,5月份就提前放暑假了。
二是剛開始癡迷于羽毛球的社會青年。
五比五。
天太熱,動輒40度,球館里的空調也不怎么管用,我們都是打一會休息一會,聊聊天,吹吹牛逼。
除了聊球,我很少聊自己,聊工作。
我不希望被人了解太多。
他人即地獄。
多數人都是上班族,他們理解不了我們的生活,從而就會給與一個簡單直接的標簽,例如,做傳銷的,否則咋可能每天這么閑?還開著好車。
我以前寫過,之前有讀者挨著球館找我。
我不見。
被他們延伸成了,在外地應該欠了不少債,人家都追上門來了,不敢見。
我還不能解釋。
現在,好了。
疫情幫了大忙,幾乎沒有來找我的讀者。
很清靜。
正常情況下,我都是第一個到達球館的,熱熱身,準備準備,然后會練一下球,這個時候就會有這些熱血青年過來一起對練。
打著玩玩。
我陪他們,肯定是綽綽有余。
有個小伙,騎了輛川崎400,偶爾我也會騎摩托車去,要么騎輕蜂,要么騎CM1100,其中CM1100不是我的車,是美女車友的,她嫌重騎不了,把我Vespa騎去了。
休息時,小伙找我,意思是第一次見CM1100實車,沒想到本地還有人買這個車?這不是冤大頭嗎?買個CM300就行,樣子一樣,何必花這么多錢?
我說,本地不止一輛,這不是我的車,朋友的,她是看中了自動檔,否則也不會買。
他問,提速怎么樣?
我說,我不知道,我不怎么會騎,我在路上很少騎到60以上。
他問,叔,您是做什么的?
我說,開書店的。
小伙是干什么的呢?
干監理的。
我問,平時上班不忙?
他說,上午忙,下午沒什么事。
我問,川崎買了多久了?
他說,一年多。
我問,自己攢錢買的?
他說,家里幫著買的,原本想給我買輛高爾夫上下班,我說我不要轎車,就喜歡摩托車。
我說,挺好的,泡妞方便。
他說,還好吧。
后來,我發現這小伙幾乎天天下午準時到,很是癡迷,也有上進心,甚至有些魔怔了,羽毛球這個玩意,不是簡單的癡迷就能有長進的,核心是要有圈子,有旗鼓相當的對手共同成長,差一點點也沒法玩,哪怕我們三缺一也不可能喊他上場。
等級森嚴。
他成長到我的水平需要多久?
五年以上。
甚至,要更久。
有沒有天賦型選手?
也有,這個天賦核心是有錢,例如西安的球友,他為了打敗我,去找專業選手帶著打,即培養技術又培養技戰術,專業選手的球路、球速可以快速的磨煉他,我一直都覺得他打的不如我好,沒有半年,秒殺我了。
需要你養著隊員陪你。
西海岸球館老板是地產商,他直接聘了臺灣職業運動員陪他打球,球館都是他自己建的……
錢動力。
我洗完澡走的時候,小伙跟著我一起出門,問我是不是球館老板?
我說,不是。
他說,看你有房間鑰匙。
我說,我是VIP,有自己的單間,僅此。
他問,我能拍你的車發抖音嗎?
我說,可以,把車牌用口罩遮擋一下,因為不是我的車,若是我的車,隨意拍隨意發……
我把鑰匙給他,他拍了靜態的,點火的,我讓他騎一圈,他覺得不好意思,強烈建議加個微信,說約著一起打球,我覺得他們那群年輕人還是不錯的,里面有幾個妹子長的很好,可以把我加群里。
加了。
小伙看來真是魔怔了,我回辦公室后,他問我能否請我吃飯?
我打球這么多年,只有三個人主動喊我吃飯。
兩個企業家。
川崎算是第三個,我的原則是,只要誰說要請我吃飯,我肯定要讓他感受到我對他的尊重……
這也是我經常跟大家講的,遇到高人,你提議請人家吃飯沒有問題,一般沒人會拒絕你,即便拒絕你,也會遲早給你這個面子,只是需要重新安排時間。
我給小伙發了位置,讓他過來。
來了以后,要跟我聊球。
意思是有沒有提升的捷徑?
我說,捷徑就是對墻抽球,你可以每天拿出半小時,我們是業余選手,殺球沒啥威力,高遠球威力也不大,核心就是平抽快擋,我是買了一個重型拍,每天對墻抽,現在沒有時間了,抽的少了。
我打的也算不上高手,只能這么說,不屬于笨的。
跟誰都能組隊打一打。
酒足飯飽,我肯定不讓他買單,他非提議請我洗腳,我心想,你那工資還是省點花吧,主要是沒必要,在我們書店聊了一會天。
我說,我作為過來人,給你談談真心感受。
這是我在健身房、球館遇到年輕人都會談的,前提是對方有需求我才談,人家沒需求咱不是有病嗎?好為人師。
我的這個建議很簡單。
趁年輕,多搞錢。
別的,什么事都不想,健身不想,打球不想。
健身重要不?
很重要。
但是從時間付出和對人生的回饋而言,投資回報率太低,給我們帶來的人生正反饋太少,而且呢,會占據你大量的精力。
炒房圈里那些大神很討厭肌肉男,經常說這么一句話,一看到肌肉男就覺得他們屬于腦子比較弱智的類型,因為你的肌肉出賣了你,說明你年輕時時間與精力都用到練肉上了。
而不是練腦……
這個觀點極端了,但是我認為有道理。
那,小伙肯定反駁,叔,你年齡也不大,為什么你允許自己健身與打球?
原因有二:
第一、我練的不是肌肉本身,而是事業本身,我們是無數人學習的對象,是榜樣,他們欣賞的是我們的毅力。
第二、我用在這些事上的精力很有限,我每天早上6點起床,不到7點就開始上班了,學習、寫作、處理日常公務,每25~30分鐘為一個時間節點去分配,幾乎是一停都不停,我不吃早飯和午飯,是不出門的意思,都是同事幫我弄好,一直安排到2點40分,然后我去球館打球,別人一般一打就是兩三個小時,我不是。
我一般打五到七局雙打就走了,接著去健身房,我在健身房一般就是20分鐘,10分鐘練背,10分鐘洗澡。
我5點以前就回到辦公室了,然后再工作到9點半。
這期間可能會去餐廳逛一圈。
但是,一般也不過多逗留。
這不是我某一天的生活,是每一天……
我是把這些事當放松和調節了,但是呢,你這個癡迷是舍棄了自己的主業去癡迷,這是不合適的。
我們是年輕人,年輕人只想搞錢,別的都是歪門邪道。
若是學佛學國學呢?
也是。
我跟小伙說,趁年輕,去大城市吧。
他說,我覺得本地也很好,大城市有的,我們也有。
跟他,就說這么多。
你不能跟球館里那些人比,他們多是事業單位的,他們的生活其實很無趣,每天只想著如何打發掉,他們是怎么打球的?
3點到球館,打到6點,然后約著打牌喝酒,一直到晚上10點。
就這么日復一日。
去年,我去松江,跟一群創業者聊天,我發現,他們去外灘的次數都沒有我這個農村人去的多,我每年路過都會順道過去溜達一圈,徐家匯、五角場我也會去轉轉,松江這些人,反而很少進城。
我站在外灘上,我在思考一個問題。
黃浦江兩岸的繁華,對于絕大多數上海人而言,都很遙遠,大部分上海人的生活非常簡單,工作單位、家、菜市場、周圍的小飯館、超市、醫院。
至于紙迷金醉,不屬于普通老百姓。
也就是說,上海的繁華與90%的上海人,無關。
青島,也是如此,真正去海天大酒店打卡的,多是游客,本地人反而忙著過日子去了……
本地,難道不是如此嗎?
本地有五星酒店,又有幾個老百姓能去住住?
那時,我在辦公室工作,經常要負責跟前臺結賬、開票,久而久之,我跟前臺、大堂經理都熟悉了,大堂經理以前在企業上班,跟我熟悉后,我問她在酒店上班后,有沒有三觀碎了?
她說,反正,沒法說,電視機里看一個人是那樣的,工作中遇到又是那樣的。
電視上,可能是拿著稿子在講話。
酒店里,則是嗷嗷的。
這不,很正常嗎?
有錢人與我們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哪?
生活半徑。
本地有錢人,他們周末會去青島去濟南,日常的活動半徑就是整個山東,仿佛山東是他家,我兒子有個同學,五年級走過100多個國家,我前天早上還遇到了他,邁巴赫+司機接送。
全世界有錢人過著相似的生活。
對于有錢人而言,居住在哪,不重要。
但是,對于沒錢人而言,一定要選擇大城市,為什么?
因為,城市與城市的本質區別。
是基層老百姓。
上海,隨意摸出來100個人,可能90個是本科以上學歷。
縣城?
你摸100個,只有10個讀過高中。
本科,可能只有1個。
這會影響你孩子同學的質量,小區居民質量……
所以,總有人勸我,別讓孩子讀私立學校了,教學質量不好,我就反駁一句,貴的總是好的。
為什么?
因為,你們這些人不會送孩子去。
那,我就放心了。
大家可能很好奇,大BOSS會不會有朋友?
我之前科普過。
沒有朋友,一個都不能有。
是不能有。
他不能跟任何人交心。
他的朋友只有兩類,一是同級別的,異地的。二是紅顏知己,例如復旦的女教授。
你看到這里,可能會豁然開朗。
哇,原來,人可以沒有朋友……
他不需要朋友。
因為他內心是充盈的,讀那么多書,他與作者是好朋友,在接受作者的傾訴、互動,他何必跟我們這些屬下交朋友呢?
他這個級別的人,活動范圍有多大?
國內,大部分城市,都去過。
國際,主要國家,都去過。
別說他們了,例如作家,作家也是國際自由族,包括一些鄉土作家,例如趙德發老師之前只寫農村題材,他也寫過很多國際游記,例如新西蘭的,莫言寫過新加坡的,北海道的,歐洲的。
你真以為他們寫文章是坐在家里想出來的?
都是來自大范圍的采風。
他們每年都會組織采風,西藏、新疆,都采過,前段時間剛去的新疆。
本地有個小伙,開拖拉機去西藏。
我在抖音上刷到的。
偶爾也會刻意關注一下,看看到哪了。
每天能漲粉1千人。
也算不錯,最近幾天不行了,可能是因為直播被舉報了,我那些車友很不理解,開個破拖拉機去西藏竟然還有這么多人關注?
因為,對于我們這些車友而言,我們壓根就沒覺得西藏是個事。
因為,我們去了太多次了。
我上班的時候,10月1放假,放假那晚上出發,7日晚上回來,全程單人單車,7千多公里,瘋狂不?
根本沒覺得是個事。
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兩個旅游是他們的天花板。
一是西藏。
二是第一次出國。
所以,才有這么多人關注,我覺得小伙若是會運作,應該主動聯系本地10大網紅,然后跟他們互動,不求全國粉絲,那個意義不大,把本地做大就足夠了。
一是互動,二是回來后讓他們采訪你。
彼此蹭。
人,很難有感同身受。
我騎車時,每天我都會發現有不少人在河邊釣魚,他們釣的太瘋狂了,一整袋的玉米直接扔進去,而且晚上直接通宵。
我就在想,這玩意咋這么有魔力?
有意思嗎?
咱理解不了,反而覺得這是一群無聊的男人,成功人士哪有時間坐那里發呆?
一直到我在抖音上關注了鄧剛。
2000多萬粉絲。
釣魚的。
我一關注不要緊,直接成了鐵粉,我也開始研究釣魚了,我也就理解了很多事,例如為什么我們對高爾夫、潛水、滑雪無感,是因為我們還沒GET到其中的樂趣,這些游戲里最燒錢最容易上癮的反而是沙漠,我是GET到了,但是我技術不行,那才是真上癮,很多人為了玩沙漠會直接在烏海買房子。
我那個師傅,連處級干部都不要了,我看她現在整天蹲在烏海,在沙漠里,她是稅務系統的處級干部,應該還沒退休。
抖音叫,沙行悟語。
我交了五千元拜的師……
我車翻了后,全家不讓我去了,每年沙漠死多少人,我另外一個女師傅,去年剛翻車死了,還是沙漠領隊。
我哥跟我說,你的人生職責是改變世界,咋能把生命寄托于沙漠呢?
我想了想,有道理。
不像初中生說的話。
書友小苦丁今天上午過來,因為我發了個朋友圈,銀行送了我個健身水杯,我問誰要,她說她要,自己過來拿,順便給我抱了個西瓜。
說是禮尚往來。
又聊到了讀書筆記的事。
我說,創業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思考一個最核心的問題就可以了,我能為社會或他人創造什么價值?只要有這個答案,就沒有任何問題。
我現在的核心副業,就是做讀書筆記。
我每天分享。
我摘抄了以后,分享給大家,基本全是口碑相傳,你若是實在找不到分享什么?你把我每天分享的整理出來,你當自己的,也可以,但是呢,要耐得住寂寞,你只需要不斷的分享就可以了,早晚會有人發現你。
我做分享,每年百多萬收入,沒有任何問題。
外人聽起來挺扯淡。
你是知道真實情況的……
這需要什么?
用心。
你看,我每天多用心?
你見我什么時候休息過一天?
從來沒有。
她問,那如何評判這個知識有沒有價值?
我說,非常簡單,我覺得有價值,那么對于大部分人就有價值,因為我是這么想的,無論是從文化水平還是收入層次,我都屬于人群中等水平,能代表大部分人,我都覺得很驚艷,很有啟發,那么大家也會……
核心是需要日復一日。
這個才是最難的。
能淘汰掉99.99%的人,但是呢,你要當成好事,你這么想,原來競爭對手不需要我們打敗,自己就把自己淘汰了。
我們是沒有對手的人!
我關注的幾個有償分享學習筆記的人,都是類似的選手,從不停更,大年三十也正常更新,當然,他們也不如我勤奮,他們一天能分享兩千字就算不錯的了,我每天都要寫七八千字,分享則要一兩萬字。
我經常問我自己,若是我無意在網上遇到了懂懂的學習筆記,我會有什么感想?
我覺得,兩種可能。
要么,不屑一顧。
要么,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