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里有一碗雞湯,你有故事嗎?
不,不,不,其實我是想說,請你喝完告訴我:到底是我們影響世界,還是環(huán)境在塑造我們呢?
前方高能預警:雞湯要來啦~~~~
當身邊的人為了追求學分,為了考證,為了健康美麗,時刻提倡著高效快速跟潮流的時候,行為緩慢,目的性不強,不懂幾個網(wǎng)絡用語的我,變成了同學眼中的另類。
也曾去思考,去想自己和別人哪里不同?但是,身處于其中,常常就會看不懂,直到近來關(guān)于“雞湯”這個詞引起了我的思考。
最初的最初,是在一次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聊天了一本我曾經(jīng)很喜歡看的書,然后一個朋友說不喜歡這本書,感覺很雞湯,另一個朋友深刻表示贊同。
那一刻,我是震驚的,因為在我的世界里,雞湯一直是一個褒義詞,于是我只是靜靜地沉默沒有說話,只是在心里感嘆我跟她們在讀書口味上有些不同。
后來是在實習的時候,我在做總結(jié)的時候,我的主管幫我的轉(zhuǎn)正presentation提建議,說我的presentation有點雞湯,那一刻我意識到雞湯是個貶義詞,但我能理解,因為在工作里,是與生活不一樣的世界。
直到又一次,我曾經(jīng)在朋友圈里贊賞一本書,一個朋友評論,你不覺得這本書很雞湯嗎?
我終于帶著疑惑問了朋友,你的這個雞湯用的是貶義嗎?
她說是的。
然后我輕輕點頭,心想,原來,一直以來,問題就是我對雞湯的看法與大家不一樣。
正趕上找工作的受挫階段。我把我所有的失敗歸結(jié)于,自己以前過于雞湯,從此也對雞湯再沒了好感。
我開始不理解,自己以前怎么會喜歡看雞湯的書,怎么會有那么多的雞湯思想。
直到又一次的機會,和我的姐姐要一起讀書,我問姐姐:你要讀什么類型的書?
姐姐說:那還用說,當然是雞湯類的啦。
這時我才忽然想起,從很小的時候,我曾和姐姐一起看雞湯類的書,交流雞湯的想法,并用雞湯的思想指導我們的生活,嗯,暫且我也就把這一類叫做雞湯吧。
是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跟著姐姐一起曾在所謂的雞湯下,欣賞過許多美麗風景,做過許多我們喜歡做的事。雖然有些事在別人看來是傻事,但是很快樂。
從我的內(nèi)心告別雞湯后,我覺得自己做事更有效了,更能出成績了,只是也沒以前那么快樂了。
我開始疑惑,雞湯到底怎么了?
我并沒有找到答案,但至少,在這個過程中,我明白了,關(guān)于雞湯的褒貶,至少,是和我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guān)的。
姐姐,是生活的代表,身邊的朋友是都市、學習、和工作的代表。
不得不提的是,還有一個發(fā)現(xiàn),就是當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做事更有效的時候,不免有高效來自于外界的定義。
是的,這是一路應試教育走過來的我深有體會的。
我不知道別人怎樣,至少我是這樣了。
同樣是跑步,一個是用一個小時的時間長跑三千米,一個是用10分鐘短跑100米,如果今天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任務是需要短跑100米,或是網(wǎng)上有一個說法說短跑一百米比長跑一千米更有益身心健康更能減肥
。我會覺得那10分鐘的短跑的意義更大。
就如有時會覺得,一張在朋友圈發(fā)過照片的行動,比一個下午一個人看書更讓我有成就感。
可是實際上,長跑三千米又何嘗不是一種收獲?
看了一下午的書當然該當更有成就。
我靜下心來,質(zhì)問自己,我這是怎么了。
我只知道,當我在找工作中幾近迷失自己,近乎崩潰的時候,是姐姐用她的雞湯言語把我點醒。
而那個說最討厭雞湯文學的朋友在一旁羨慕我有一個這樣的姐姐,因為她的父母只是在跟她說讓她找這樣的工作,找那樣的工作。
而在那時,我已經(jīng)接受了非雞湯的物質(zhì)量化思想,對姐姐的勸說,我只聽了一半,那些關(guān)于要做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之類的話,我聽到了自己回復正常心態(tài)的程度。
至于后來姐姐說的那些,追求自己想要的,不必管別人怎么看,陽光一直都在之類的話,卻被從另一只耳朵放了出去。
因為我清楚地看到,那些每天刷題的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那些會刷信息掌握走向的人,去了更好的名企。
所以我的心里只剩下一句:要努力。
然后又繼續(xù)進入了找工作的大潮。
我曾經(jīng)找到過一份離家比較近的一份工作,想了又想,拒了offer。
最后我在一家北京的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這份工作,薪資高,公司小有名氣。
姐姐跟我說:適合你就行。
我在心里搖了搖頭,我不知道適不適合我,我只知道,之前那個公司,朋友聽了會說,你怎么去那兒啦,后來的這個公司,朋友會說,嗯,這個公司我聽過,挺好的。
我對自己的這個想法并不贊成,卻沒有辦法不這樣做。
這時兒時的那些所謂雞湯在告訴我,不要去管別人定義的應該,要做自己。另一邊身邊的人的說法又在耳邊想起:大家都在努力,你不努力,你怎么那么不思進取。
我?guī)е艿耐纯嘞胫@一切的是非對錯,直到聽到媽媽的那一句:工作是你的,什么樣的工作都是工作,關(guān)鍵是你想要什么樣的工作。
我才忽然想起,最重要的,是我在這不一樣的環(huán)境來回行走中丟失了自己。
曾經(jīng)想過一定不去北上廣,最后還是簽了北京的公司。
曾經(jīng)最不喜歡貪幕虛榮,卻選擇了大家口中的好工作。
就是想去追求別人的好工作,因為當所有人都這樣認為時,會開始一再地質(zhì)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我驚訝于自己的一句心聲:為什么沒有看到大家都認為離家近的是好工作,那樣我就可以自豪地找那份離家近的好工作了。
可是現(xiàn)在,不行,我不想讓大家覺得我沒有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明知自己這樣想是不對的,卻又會忍不住地這樣想。
總覺得在當代,我必須要拿出證明才行。
我們需要證明,這是這個年代教會我們的。
你可以做一個不一樣的人,可你要拿出證據(jù),可你要能證明。
而所有人都愿意相信的證明,就是工資,就是名企。
害怕犯錯,害怕走錯,于是,還是選擇了從眾。
因為知道,只要是大多人都認為對的,哪怕是錯,也能變成對。
告別雞湯,追求務實,對不對?我只是覺得,當身邊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當身邊所有的人都以金錢物質(zhì)作為一切的評判標準時,即使你心有世界,也會變錯。
遠離物質(zhì),心載雞湯,對不對?我只是覺得,當身邊的人對你笑笑,說不用活得太累,對你說著何必執(zhí)著,即使你物質(zhì)豐富,也會孤獨。
很有印象的一件事,具體的我就不說了,就只說那一次,也是一次追求吧,其實我那時心里清楚,我還有第二選擇,只是為了讓自己再拼一把,沒有跟別人講。
在我的那一次拼了一次失敗后,在大家看來,我是很慘的,其實我自己本來知道我還有第二選擇,但是在身邊的人,一再用悲傷的眼神看著我,同情我時,我真的開始悲傷了,覺得自己是需要同情的,因為
這種悲傷的感覺真實得進入了我的心里,哪怕我還有第二選擇,我會覺得,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本就悲傷。
那一刻我忽然驚嘆于環(huán)境的力量。
有一位前輩,曾經(jīng)對90后充滿擔憂,覺得90后相比于他們的那個年代,吃苦的能力差了很多,可是我向他展示現(xiàn)在90后已經(jīng)撐起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然后他有所感悟,雖然90后沒有他們的那一年勤奮,可是,90后們是把生意做給了90后,從老一輩的角度看90后可以覺得他們怪涎不可理喻,但只要有人支持,只要你不是一個人,就已足夠。其中無所謂對錯好壞,只要有認同者。
當然不能說這個前輩的感悟?qū)Σ粚Γ瞧渲兴嘎兜氖澜缇褪谴蠖鄶?shù)人的眼中的樣子,這個倒是很對的。
而我們現(xiàn)在這個年代,又以媒體為主,自然媒體從某種程度上在引導我們的生活,至少我覺得,我的生活已經(jīng)開始被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左右了,難得停下來思考的時候,身體里流的都是矛盾的血液。
再來說說我的工作,我是在后來才知道,我在北京找到的那份工作,與大多數(shù)的北京的工作不同,是并不怎么加班的。我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一位女性朋友,她聽到后說,那很好啊,很不錯嘛。同樣的消息告訴了一位男性朋友,他聽到后說,那不怎么好,剛畢業(yè)找到一個這樣的工作,會影響發(fā)展的。
然后我感嘆,不一樣的人回答如此不同,而實際上,我當然不會告訴我會有那么多問題不過就是想聽到別人跟我說,我找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所以你說,雞湯到底好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