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伴群里聊忘記帶鑰匙,我也真忘記帶了,好神奇的經歷啊!鑰匙放在徒步的包包里忘記放回原來背的包,幸好婆婆在家,我順利進家門。
事情的發生就像設置好的,我中午和朋友聊久了才能在婆婆回來之后到家,不然我得等。
我和婆婆說:“媽,幸好你在家,我居然忘記帶鑰匙了。”
以平時的劇情發展來預測,婆婆會有一兩句責備的話,例如:“你不是用完鑰匙馬上放回包包里的嗎?怎么老是丟三落四忘東西”。
婆婆:“我也是剛回來不久。是啊,換了包包用總容易忘記拿鑰匙,加上出門不用自己鎖門更加想不起來帶鑰匙。”
我:“對對對,你全部說中了,我就是這樣忘記帶了,呵呵。”
事情就這樣告一段落,我驚訝啊婆婆沒有半點責備,還讓我感受到一點點被理解。我回房間呆坐著在回想這段時間我做了什么迎來了“春天”。
是我選擇多走一步去理解婆婆,原來主動去付出愛是這樣子的。以下記錄生活中的小片段為自己賦能:
片段1:我昨晚參加了徒步照片分享活動,票數高的能獲得一個免費參加活動名額。今天早上婆婆問我怎樣做能幫我投票,我直接用手機操作,順便說可以發到家庭群(老公親戚那邊的家庭群)讓親戚幫忙投票。
婆婆:“這樣也能投票的嗎?又不是你的好友。”
聽到這么不順耳的回話我的心情瞬間烏云密布,把婆婆的話理解成她不樂意這樣做,覺得我在勉強她,心里又不屑好像在求她做事一樣。
婆婆還接著說:“要投也只有姑姑和四嬸給你投而已”語氣略帶諷刺。
我更加氣,迅速回一句:“行了,不用轉發了,不影響什么的。”內心極度不滿意婆婆的態度,想著我做啥都打擊我,委屈又悄悄來了。
這次意識到自己陷在情緒里相對快,還清楚自己正板著臉。我馬上停下當時的模式,笑一笑,尋找太陽能量:婆婆很想幫我們投票,也想幫我們取得優惠名額,只是不懂表達,她對電子產品更是不懂操作,能主動問我是很大限度敞開心扉。她更不善于在公公的家人面前請求投票,這不是她的風格,婆婆卻依然選擇轉發到家庭群。
出門的時候我感謝了婆婆,和氣收場。
片段2:昨天徒步我喊太多話,加上扎營的地方水流聲比較大,聲音沙啞了,婆婆一聽見我說話就說:“怎么你老是把聲音弄沙啞。”
我:“是啊……”
這時候老公搶在我前面接婆婆的話。
老公:“在山里要喊,聲音沙啞了一點很正常啊。”
婆婆:“山里說話誰說需要喊的?怎么可能這樣沙啞……”
老公:“有什么奇怪的呢,很正常啊有水聲隔得遠就得喊啊,喉嚨沙啞了也要你批準?”
我看他們倆爭論起來,都感受到他們倆對我的關心。老公知道我帶孩子戶外一天累了,不想婆婆說話的方式加重我負擔。婆婆是想關心我,讓我多注意不要老是喊壞嗓子,只是她的表達方式容易讓人誤解。
我說:“是的,今天溯溪時候水流大聲音也大,不自覺說話大聲,喊啞了。是我自己沒注意,媽媽不用擔心,今晚休息一晚明天就能恢復了。”
最近在留意自己說話時候內心是怎樣的,說出的話怎樣才讓人聽起來舒服,婆婆是我首要練習對象,哈哈。
老人家表達關心都希望被看見,我說出了她在擔心我,她大概也感受到被理解了,而不是老公懟回去的“人家連聲音沙啞也得你批準”。描述溯溪的情況那一段話是回應老公的,回應他很了解溯溪的情況,理解我嗓子喊啞了,更是體貼我幫我擋住婆婆說的看似指責的話。
類似的情況,以前老公幫我說話我心里竊喜,暗暗嘚瑟我和老公是同一陣營的,給婆婆一個下馬威。可是整個家的氣氛是不流動的,婆婆心里肯定不舒服,代入角色就能明白,如果可樂以后這樣子我也不會很好受。換位思考,感受別人的感受也是最近練習比較多的。
當我能做到更大氣,站在更能理解他和她的位置上說話,甚至稍微偏幫婆婆,我的路是越走越寬闊的。尤其對于老公而言我并不斤斤計較,讓他感到輕松,他省去了和我關系之間的內耗,能把更多的能量精力可用于愛我和孩子上,發展他的事業上,對我爸媽的關心上。
我越快越坦然灑脫地放下計較的東西,也是越節省能量,把精力用在刀刃上,我的學習,我的群運營,和孩子老公聊新聞,讀《莊子》,徒步等等。這是精力管理的核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