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開局......”
每天聽到這樣的吆喝聲我就知道這群人又要干嘛了,無非又要聚眾,哎,不是賭博,是組隊打玩王者榮耀。
這時候我總會“借尿遁”,不是人有三急,就是有事先走,免得待在那聽他們瞎嚷嚷。
是不是我不愛玩游戲?
非也。王者剛出的時候我還會玩兩把,像他們那樣回家就窩在沙發上,在手機屏幕上指點江山。
我也曾經沉迷游戲,而且還是同款騰訊游戲,王者榮耀的前身——英雄聯盟(LOL)。
在還沒發生現在“孩子父母沒收手機,12歲小孩跳樓”這樣的新聞事件之前,網頁都是發類似“六年級學生躲在草叢,見路人進過高舉刀具沖出大喊‘德瑪西亞’”的報道。
相同之處都是未成年人因為陷入游戲里面不能自拔,三觀都被扭曲了;不同之處在于玩樂的工具從電腦轉向手機,游戲從LOL變成王者罷了。
游戲確實不是什么好東西,游戲的出現和演變有部分作用是增強人在社會群體中的協調能力,而現代社會賦予游戲的,說白了就是消遣娛樂,只有少數帶有鍛煉思維、操作,和協調的作用。
但還是有相當部分的人會提出異議,說什么“關鍵在于怎么合理分配玩游戲的時間”、“我身邊有許多優秀的人也在玩”、“玩一下又不會怎樣”“年薪幾十萬也不一樣天天在玩”之類不一而足的。
而有這樣想法的人,大概對“優秀”的定義與普世的定義有所差別。
我相信真正的企業管理者不會玩,一心專研學術的學者不會玩,忙于救死扶傷的醫生不會玩,還有許許多多追求著幸福和夢想的人,他們的時間都用在正確的道路上,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優秀。
但我會玩。
不過我少玩,至少之前跟我在召喚師峽谷出生入死的那班兄弟,他們都跟我一樣堅守著最后的防線,沒有跳進“王者榮耀”這個坑。
矯情點的可以叫不忘初心,俗氣點的可以說是忙著搬磚。
所以別邀我玩王者榮耀,沒興趣。
還好我是在上大學的時候被LOL黏上的,但就是可憐了現在的00后和10后,玩游戲的時候總要背著“小學生”的鍋。
并不是說小學生的操作技巧就很差,不能夠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人總要靠事實說話,而事實上我的技術有時候還不如許多妹子玩家。
所以我覺得這鍋不應該小學生全背,即使小學生自制力較弱,但不見得中學生就比他們懂得自制。前段時間王者榮耀推出的“防沉迷系統”,針對的是整個未成年人群體。
我的同事們就歡呼雀躍,難得理智起來分析起這個防沉迷系統來(因為放暑假以來他們都被坑慘了)。
“你想想,小朋友哪里懂得創建賬號?哪會懂得充值?”
“還不是用父母的手機,用父母的賬號。”
“再不行,借親戚的唄;問家里拿錢買賬號唄。”
這大概是我黑同事黑得最厲害的一次了,但我覺得他們分析得十分在理。
為什么每次都找小學生背鍋?說到底還不是監護人的監管不力,社會監控不力。
未成年人不該被責怪,游戲商家也不必被指責,要怪就怪社會傳播的風氣歪斜扭曲。監護人對未成年人的照看疏忽不被得到重視;游戲產業作為國內發展產業被放寬和鼓勵,到頭來還是未成年人為他們買單。
自從出了防沉迷系統后,我有些同事也不樂意了,他們說在線超過5小時就會被系統強迫下線。好吧,現在連成年人都被限制游戲時間了,我覺得是件好事。
少年強則國強,并不是每個青少年都能得到好的管理和教育,享受優質的資源,更多的是那些站在塵土中渴望一天能出人頭地的質樸小孩。現在他們面臨著更少的管理,更多的誘惑,如果這樣的問題再不加以嚴管,相信現在年輕的一代將會是被游戲玩跨的一代。
碼完字,我好想再打一局英雄聯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