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命若琴弦》,這是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故事,史鐵生在故事結尾中如此說到:“無所謂從哪兒來,到哪兒去,也無所謂誰是誰……”這人的一生啊,是個亙古不變的話題,它來了便也就來了,去了便也就去了,化作風或雪或莽莽塵埃。看完這個故事后,我開始覺得當個瞎子也沒什么不好,命運給我們的從來不多也不少,在《我與地壇》中,史鐵生說到類似的話,上帝是終究還是公平的,人的一生無非是欲望或信念。他認為,寫作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卻不一定是為了寫作。其實老瞎子早就料到了小瞎子的命運,只是他沒料到那藥方竟然是一張白紙,他窮盡一生,用心彈斷一千根琴弦,到頭來確實一場空,也許也是那時看瞎子明白了師傅的用意,如果不是那迫切想要光明的信念,又如何支撐著他走到今天?所以,他給徒弟增加到一千兩百根,足以過完其一生了。人地一生說來說去也就是這么個事,還能有多復雜,再復雜也還是為活著而活著,沒有什么因果,就只是想活著,好好活著。四分之一人生不算長卻也不算短,以前的事我從來能記得的都記得,除了很小時候的,需要一些刺激才能想起,我老是回想過去,以至于覺得過去比現在好,可是前方未知的路我還是打開雙臂歡迎的,因為我的一生,是屬于我的,好與壞,平與曲,都是我走,我趟,我繞。我很討厭那些動不動就允諾一生的人,未來的未知性你難道不知道嗎?走好現在不行嗎?對未來許諾太多,自己是會累的,如果你覺得累的開心,那也無妨。我這一生,總之,無人來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