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鄰家因母公司爆倉關閉后,又一家更為知名的全時便利店,也因為母公司而陷入困境~
中午朋友問我,為啥便利店喜歡搞P2P,我開玩笑的回復說,應該是P2P公司為什么喜歡開便利店~
誠然,在過去相當一段時間,大商場模式已經陷入困頓,而都正在改進成體驗式模式。便利店以其特有的靈活多樣,以及區域性快捷式體驗型特征,引入一大批進局者。無論是作坊式的個人便利店;還是公司型的轉型式便利店,比如京客隆以及物美所開的小型便利店;以及傳統便利店的轉型,比如全時,好鄰居;還是外來者的入局,比如便利蜂。
無論這些公司或者個人,是布局服務于社區便利店,還是布局服務于寫字樓,或者是學校;無論是便利+生鮮模式,還是便利+熟食模式,還是便利+線上模式。他們都是在拿一張入場券,一張到來的社區經濟模式,依托于所在門店,來布局全方位的服務模式。這種服務模式依舊在探索階段。目前以便利蜂做的最為出彩。
正像現在做手機的,其下一步或者正在做的事必然是將手機打造成一個萬能的遙控器,來鏈接周邊設備。
回到標題,至于鄰家或者全時母公司而言,進入便利店行業,全時自然做的是極好的,應該是要做大做強這一塊,至于是自己做好,還是為了做好賣出不得而知。但顯然,這兩家今年的擴張,明顯資本性質驅動的,成也資本,敗也資本,猶以鄰家為最,感覺它的模式以及服務比之全時差了幾個許多。
而母公司緊張,為什么會影響到子公司的運營,這個也讓我看到了今年看到的其他個別P2P公司。明顯P2P的運營邏輯是沒問題的,只要把握好風險以及收益率,還是可以自行生存的。但不明白一些P2P公司為什么會自行去投資一些項目,這里面又有著什么故事不得而知。但顯然,看到的是母公司資金一旦困境,其所投資的公司也隨之不得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