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個人在家?guī)畠海阉逅螅莩薜目戳瞬侩娪啊蹲曹嚒罚〖一镆埠芘浜希凰褪侨齻€半小時,使我能順利完整的看完一部電影。好電影總是帶給你很多思考也總是讓你有回味不完的臺詞、畫面和情節(jié)。
是有好久沒看電影了,我說的看電影是指看一些經(jīng)典的老電影,好電影。總是很懷念曾經(jīng)有那么一兩年我大概看了100部電影,這些老電影給我很多的思考和影響。但是好電影看過后,過段時間也很容易忘記,所以在此記錄下。
撞車
奧斯卡金像獎(2006;第78屆) 獲獎:3 提名:3獲獎
- 奧斯卡獎-最佳影片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 Cathy Schulman
-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保羅·哈吉斯 Paul Haggis 羅伯特·莫雷斯科 Robert Moresco
- 奧斯卡獎-最佳電影剪輯 Hughes Winborne
故事情節(jié)
一個普通家庭主婦和她的地方檢察官丈夫,一個波斯商店的店主,兩個正在談戀愛的警探,一個黑人電視導(dǎo)演和他的妻子,一個墨西哥鎖匠,兩個偷車賊,兩個警察,一對中年韓國夫婦。
看似毫無牽連的他們唯一共同之處就是:他們都住在洛杉磯。不過,在未來的三十六個小時里,一場意外的車禍,把這些生活在洛杉磯卻素不相識的一大群陌生人拉到了一起,在短短的36個小時內(nèi),徹底地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我大概整理了下錯綜復(fù)雜的故事情節(jié):
觀后感
人類社會是個社交網(wǎng)絡(luò),就像漁網(wǎng)一樣,人與人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你怎么對人,就影響了別人怎么對你。影片中角色間首先根據(jù)人的種族就事先給他人貼上標(biāo)簽,帶著偏見看人。我們每個人都一樣,有的時候出于自我保護(hù),有的時候出于之前其他人對自己的偏見,有的時候出于過往的經(jīng)歷。
人與人相處,我們真的應(yīng)該多些理解,多些換位思考,這個世界也許會美好的多。這也許是影片想傳達(dá)給我們的信息吧。影片中還有幾點讓我印象深刻,記錄如下:
兩個警察的善與惡
電影中兩個巡警,我覺得很有代表性。其中一個警察在一次巡查中,對黑人夫婦中的妻子進(jìn)行了當(dāng)眾侮辱和猥褻,而另外一位警察明顯是個新手,想阻止那位警察的行為,發(fā)現(xiàn)也無能為力。事后新警察感到懊悔,也不能接受那位警察的所作所為,于是向上級提出更換搭檔的要求。最終他也不再需要和那位警察一起出警。這位新警察對那對黑人夫婦也一直抱有愧疚感,所以在一次出警中恰好又遇到了那個黑人老公,幫助了他,算是得到一點心理安慰。看到這里大家可能覺得兩個警察好壞顯而易見。而事后的發(fā)展又顛覆了我們的想法。年長的警察家里有個年邁的老父親,排尿困難,卻得不到好的治療,因為管事的黑人婦女不愿幫忙。看著老父親,那么痛苦,他更加痛苦。他其實是個孝子。再另一次出警中,恰巧遇到之前那個黑人妻子遇上車禍,他冒著生命危險救出了黑人妻子。黑人妻子最終也原諒了這位年長的警察。這是警察,他職業(yè)的職責(zé),當(dāng)人民生命財產(chǎn)受到威脅時他義無反顧。而那位新警察卻因為一次“意外”誤殺了影片一開始的那位黑人小孩。他面對謀殺罪,選擇了拋尸荒野,燒車滅跡...
熟善熟惡?人性本善or人性本惡?這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白人檢察官妻子的真正朋友
白人檢察官的妻子屬于上層階層,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可是她生活的一點不開心。她說自己一早起來就容易生氣,她不知道為什么。她看到鎖匠身上的紋身就認(rèn)為他可能出門就把他家門的鑰匙給了他的“同伙”。她對墨西哥女傭也是不滿意,各種挑剔,她這一年已經(jīng)換了6個女傭了,她依然不滿意。她對所有她周圍的所有人都懷有一種固有的偏見和不信任。
一次一個人在家從樓梯上摔下,她打遍了所有她的朋友的電話,都打不通,或各種理由拒絕了她。只有墨西哥女傭把她送到醫(yī)院,并悉心照顧她。最終她發(fā)現(xiàn),原來她實際上沒有真正的朋友。她抱著女傭,留下傷心的眼淚:你才是我最好的朋友。”
而朋友的定義又是什么呢?同樣給我們留下了思考...
鎖匠是個有智慧的父親
鎖匠是個勤勤懇懇的勞動者。他賺取著微薄的收入,養(yǎng)家育女。她的女兒很可愛,一次回家,發(fā)現(xiàn)五歲女兒沒有躺在床上而是蜷縮在床底下睡覺。原來女兒聽到一聲“乒”的聲音,以為是槍聲,害怕地躲到床底。(因為他們之前生活的地方發(fā)生槍戰(zhàn)還有顆子彈穿過窗戶飛到家里來,女兒生活在槍聲的恐懼中,他們因此搬家。)而爸爸知道緣由后,編造了一個美麗的謊言。他說:“五歲的時候有個仙女來到他的房間,把一件隱形斗篷給他穿上,這件斗篷有神奇的魔力,披上它可以刀槍不入。仙女還說等你的孩子五歲的時候可以把斗篷轉(zhuǎn)交給她”。最終,爸爸把這件神奇的斗篷很有儀式感的為女兒穿上。并輕輕告訴她斗篷將永遠(yuǎn)保護(hù)她,讓她不用擔(dān)心。并且等她的孩子五歲的時候,她可以再轉(zhuǎn)交給她的孩子。
影片最后波斯商店店主舉著槍對準(zhǔn)鎖匠的時候,五歲小女孩沖出房子擋在了父親的前面,因為她相信她身上的隱形斗篷能為父親擋住那顆子彈...一聲槍響...
隱形斗篷真的存在嗎?隱形斗篷是否真的刀槍不入為小女孩擋住了這顆子彈?答案去電影里找吧。
我想說的是這位父親,這位父親實在是太棒,太有智慧了,值得每位父親學(xué)習(xí)。讓我想起《美麗人生》的那位父親,在納粹統(tǒng)治下,在集中營,他卻沒有把仇恨和苦難留給孩子,留給孩子的是樂觀和無比的精神財富。還有電影《大魚》里的父親編織著自己的人生故事,故事不乏冒險、童話甚至魔幻色彩。而兒子卻因此更加不了解老爸,不知道真實的老爸是怎么樣的,帶著誤解離開了家。父親病重,仍然樂觀的延續(xù)自己充滿冒險、無厘頭的人生。最終兒子發(fā)現(xiàn)父親的故事中,其實只是對他無比真實的人生略加“修飾”而已。
作為家長,我們在與孩子的溝通上,要學(xué)習(xí)東西還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