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著對00后的好奇,一不小心溜達到了他們的貼吧中的一個帖子:《教你如何與人撕逼》。其中“無限反彈”、“放大招”的玩法突然讓“撕逼”這件事情變得充滿了交流的學問。
所以,莫糕打算花點時間,學習一下。
人這一生,行走江湖,每天線上和線下見識太多無意義、沒營養的爭論,從地鐵旁邊那人擠到自己遂爭執不休,到人生選擇(落水救媽還是救媳婦),雖說交流是人的基本需求,但無意義的口水仗真真讓人覺得,高效討論是有著十一分的必要。 ?
在真正解決這個事情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交流中最具暴力性質的一種存在形式:爭論,一般指兩個或者多個人由于目的或者價值觀的差異,無法和別人達成一個共同的結論,而互相表達自己觀點的一個過程。
爭論好了,就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彼此境界的升華,爭論不好,就會是另一個方向。這不禁讓我想起王蒙先生的《雄辯癥》,描述的大概是不少中國人熟練運用“辯證法”的“厚皮邏輯”,是一種很難治愈的惡疾,病根不在于缺乏邏輯,而在于濫用邏輯,當然是那一套可以讓人無休無止“雄辯”下去,并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詭辯邏輯。 然而,真理是需要經由成熟的、適宜的思考才能發現,并獲得支持,而不是經過人為的激烈措詞和辯論的方法就能得到的。 ?
在知乎上曾經看到過一段話: ?
"交流的目的在于了解對方,進而理解對方。 而你開始變得激動,爭論,有情緒,僅僅是因為你"撐不住"你通過交流而得到那些東西而已。 當然,撐不住也別硬撐,不如去吐血。 很多人喜歡拿利益相關,重要與否來說事兒。 是啊,身在心前。" ?
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討論是不存在的,一個人能夠意識到自己觀點的局限性,依靠的并不是別人指出,而是自己反思到還有另一種看待問題的角度,然而,大多數人并不會意識到這個問題。
回到最初的問題,如何獲得那十一分重要的高效討論?
說文藝點兒,不可與夏蟲語冰。
糙了說去,那就是別跟無聊的人扯淡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