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里奇跡》是Frank這位大導演在《肖申克的救贖》五年之后的作品。 影片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小說《綠里奇跡》,有意思的是,這部電影與《肖》都是改編于同一個作者的小說,也都是監獄體裁。《肖》片獲得了巨大成功,直至今天豆瓣評分還高達9.6,《綠里奇跡》雖然沒有像《肖》那樣讓人們熟知,卻同樣是一部精彩而且深刻的電影。
故事講述的是30年代,一位叫保羅的負責看守死牢的獄長。電影利用倒敘的方法講述保羅在老人院回憶起在當獄長時,高個子殺人犯約翰考菲來到死牢時發生的超自然事件。困擾他許久的尿道炎被約翰考菲治愈。 1935年。美國南部慘淡肅殺的冷山監獄。這里有片一英里長的綠地,人們叫它“綠里”。不過,它的居民皆為死囚,在綠地的另一頭,便是行刑用的電椅。保羅·艾治科姆是這里的獄監,對于走過“綠里”,繼而在電椅上慘叫斃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儼然已無動于衷。除了保羅及其愛妻簡外,“綠里”上還有兇殘的副獄監豪威爾,有施虐傾向 的獄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爾和他身患絕癥的妻子美琳達,喜用寵物鼠逗獄吏和諸“難友”取樂的德拉克,連環殺人狂威廉,負疚深重的犯人彼特等一干形形色色的人。
這是一部獲得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在播出后引起強烈討論。人們認為這部電影非常深刻地批判了人性,人們說這是一部反對美國種族岐視的電影,也有人說,這是一部宗教電影。同一部電影,每個人都有自己看電影的角度和收獲。
導演的倒敘敘事方式、開始與結尾的呼應、渲染氣氛引起共情這些手法非常嫻熟,確實為電影增色不少。
比如戴爾的死是一個很重要的場景,那種被死亡折磨的恐怖場景,可能會讓所有看過該片的人終生難忘。為了讓人難忘戴爾之死,導演是下足了功夫的。在戴爾上電椅前,雷電交加天氣惡劣,讓人有種不祥的預感。戴爾上電椅后因為佩西的報復被活活在電椅上烤熟,鏡頭沒有一直強調戴爾的慘狀,而是突出了周圍的人的反應:人們開始聞到有烤焦的臭味了,人們捂著鼻子尖叫著,人群中有人嘔吐了,大家恐懼地沖到門口逃離……而那個幫戴爾拿小老鼠的考菲更是感同身受:他哭泣著,擅抖著,仿佛坐在電椅上受刑的不只有戴爾還有考菲……所有這一切的安排讓人們“看”到了戴爾的慘死。有人說,看了這一幕,他幾天吃不下東西。我認為這是這部電影非常成功的地方。
考菲有一種特異能力,他是上帝所創造的奇跡。他治好了男主角的尿道炎,治好了典獄長赫爾的妻子癌癥,還救活了戴爾的小老鼠。可偏偏這么一個善良的人被誤判還要被執行死刑。
考菲完全有能力還自已清白,但他卻選擇了死亡。考菲的特異功能讓他非常痛苦,因為世上還有很多他能感知卻來不及挽救的災難,他只是一個連說話都說不清楚的黑人,卻要背負這種神力:“世人的痛苦,我感同身受,每天如此。” “腦子里好像有無數的玻璃片劃過一樣。”這是一種多么可怕的生存,死亡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
考菲在他死之前,把他的生命傳了一部分給男主保羅。結果,保羅活了108歲還沒死。保羅眼睜睜地看著自已深愛的妻子、兒子、朋友一個個離開人世,唯有他不知何時才能離開這個世界,何時才能結束這種痛苦。
人類經常渴望永恒的生命,可有了永恒的生命真的就幸福了嗎?
我們在得到某樣東西時常常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就像海的女兒為了得到雙腿要用她美妙的聲音去交換一樣。可憐的考菲擁有能治愈他人的超能力和永恒的生命,而上帝偏偏讓他無時不刻在感受別人的痛苦,這種共情和永恒的生命是上帝給他的最殘忍的禮物。
我忘不了考菲的臉,那張經常哭泣的臉,害怕黑夜的恐懼的臉。
人的生命之所以珍貴就在于它的有限性和不確定性。生命的深度遠比長度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