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痛后的重生——白鹿鎮的災后重建


地震后的九寨溝縣城航拍

據中國地震臺網測定,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為20公里。截至8月10日12時,地震已致20人死亡,431人受傷。不久后的8月9日07時27分,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公里。

四川位于地震多發帶,且多山區,地震導致連帶的地質災害會讓地區經濟、產業、生活等面臨破壞性的毀滅。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就使白鹿鎮面臨了毀滅性的打擊:全鎮55%的房屋倒塌,45%的房屋嚴重損壞,多處重要歷史文物古跡損毀,死亡人數為68人,受傷人數為1123人,屬于極重災區。

如今的白鹿鎮,歷經傷痛洗禮,舊貌換新顏:以法式風情街中世紀建筑為亮點的歐式小鎮;比起地震前,白鹿鎮人均收入水平還有了極大的提升。地震在當地人心中的傷痛被慢慢抹平,居民們對新的生活燃起了希望。

浴火重生的白鹿鎮

旅游優先,巧用歷史

重大災害發生后,在諸多產業百廢待興之時,優先恢復發展旅游業,成為一種國際性的共識。無論是東南亞海嘯之后的泰國海濱,還是大地震之后的麗江,地方政府都把旅游業作為優勢產業統籌規劃,予以優先恢復和發展,對受災地區經濟振興產生了明顯拉動作用。

白鹿鎮上書院是1860年,法國傳教士洪廣化為培養高級神哲人員而修建的高級修院,今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災后重建工作利用這一歷史事件,提出著重開發其宗教文化和地震遺址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中法風情小鎮”。

上書院地震遺址


修復中的上書院

災后白鹿鎮依據規劃定位重建了三類旅游建筑景觀:法式風情建筑景觀、民情風情建筑景觀、地震遺址景觀,白鹿鎮的公共景觀從單調、無特色的傳統村落景觀變為了多樣精致的旅游景觀。其次,白鹿鎮修建了更為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多樣化娛樂性公共空間,如步行街、觀光道、停車場、農貿市場、醫院等基礎設施和社區文化休閑中心、休閑廣場、酒莊等休閑娛樂空間;最后,為了呈現完整的中法風情,白鹿鎮民居和教堂均被重建成具有法式風情或明清風情的建筑,重建后的民居和教堂成為了新的標志性建筑。

法式風情街
白鹿鎮全景

另外,當地居民的私人居住空間也發生了變革。相較于震前的土房,民居被統一設計成獨具特色的景觀,住宅內配備完善的下水系統和能源管道,居民的私人空間得到美化和提升。

空間重構,生活重組

災后旅游的發展讓居民的生產空間和私人生活空間由分離走向融合。在地震前,白鹿鎮以務農或外出打工為主,耕地、工廠與私人空間的分隔導致生產空間和家庭生活空間的隔離。但地震后,居住于旅游景觀道附近的居民將住宅改造成旅館、飯店或商店等,使得民居的形制發生改變,促成了生產空間和私人生活空間的融合。與此同時,相較于震前散落的居住空間,震后民居進行了集約化的規劃建設,居民的私人生活空間更加緊密和聚集。

在地方形態和產業重構使得白鹿鎮居民的日常生活也發生轉變,以適應災后重建所帶來的變化,其日常生活的轉變主要體現在生計方式、休閑生活和社會交往三個方面:

從統計數據來看,白鹿鎮旅游在政府的引導下得到了快速的提升。2013年白鹿鎮年接待游客量達到80~100萬人次;2014年春節黃金周期間,白鹿鎮共接待游客16萬多人次,日均來往車輛3500輛,創下歷史新高;2015年,北京賓吾谷公司白鹿溪漂流項目落戶白鹿鎮,為白鹿鎮旅游發展錦上添花。

明鵬解析

明鵬文旅研究院認為,白鹿鎮的災后重建工作模式成功的原因在于:借助于災害造就的“白紙”和災后重建資本以及政策的支持,白鹿鎮突破了原有的土地和景觀的問題以及地方發展的資金局限,得以借助災后重建資本和規劃的力量,來進行旅游地景的打造和公共設施的完善,推動空間的增值、地方產業的轉型和旅游活動的生產,實現地方的升級和發展,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1、“自上而下”的旅游重建模式

白鹿鎮重建工作主要特征為政府主導、居民響應,依托資源,分區開發、發揮優勢。將中法風情小鎮作為特色主體形象打造,定位明確,主體形象突出,兼有自然風景魅力、歷史人文韻味、科普教育、生態休閑等多種功能布局,效用突出,充分發揮了資源優勢和整體功能優勢。

2、文化符號合理化及實體化

為凸顯地方特色、提高地方吸引力,當地政府運用修道院等遺址來進行造勢,同時通過相關傳教歷史文本的宣傳,進一步強化歷史性的宣傳效應,以此構建地方法式文化符號的合理性和歷史底蘊,將地方性轉變成可見的實體存在,白鹿鎮的地方性由此發生改寫。

3、重建地方依賴感與認同感

親人的逝去與家園的破壞給白鹿居民帶來的創傷是永久的,面臨劇痛,人會本能選擇逃避和離開。因此重建白鹿居民對于家鄉的認同感是極為重要的。首先,物理環境的美化強化了白鹿鎮居民對地方的功能依賴,地方物質環境的改善提升了居民的居住滿意度。與此同時,白鹿鎮地方環境的美化亦提升了白鹿鎮居民對地方的歸屬感和優越感,強化了居民的地方認同。白鹿鎮居民認為相比其他地方,地震白鹿鎮更能提供滿足自己物質和精神需求的條件,離開的意愿更低。


白鹿鎮小學師生逃生群像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