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讀書打卡第373天,我是來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讀書內容是孫瑞學的《完整的成長》第四章:《兒童是自己感覺的主人》第三節|感覺讓兒童發現自己的內在世界(一)
對于兒童來說,感覺就是他的生命本身,感覺就是生命的發現,兒童依靠感覺讓自己全部的生命“發現”新的現象和創造從未有的自己。
發現和看見不一樣,發現總是帶著情緒的喜悅或者痛苦而來。(情緒的喜悅和痛苦才讓人有感覺,才是真發現。)
家長和老師在孩子有情緒過程中,“停頓一會兒”是為了不打擾,不傷害孩子內在感覺的過程,心理的過程和思維的過程。
牙縫里有了異物,第一次有了這種生命中身體上的奇異的感覺,這奇異的感覺讓小女孩產生了恐懼的情緒。對于這個小生命來說,這便是一件驚天動地的重大事件。嘴里異樣的感覺,這感覺從未出現過,這是一種全然的未知,因此小女孩在心理上就難以承受。把心理上的難以承受,通過哭流淌出去,心里空間被哭拉大了,奇異的感覺也就被接納了進來。
這里伴隨著一個心理過程,所以感覺、情緒、心理同時支持著孩子,如果沒有充分的感覺,沒有情緒流動的支持,心理活動就不會顯化。而如果心理活動不顯化,孩子就無法接納發生的事情,他的感覺也就不會被上升到認知。
驚天動地之后便是喜悅和平靜,感覺幫助孩子在心理層面上提升了。下次再遇到類似的身體感覺,甚至更高一層的感覺時,心里便有了承受力,也會有清晰和相對客觀的認識和判斷,因此他自然能夠淡然處之了。感覺就這樣一個接一個的發現著秘密,成長就這樣一個心理層面、一個心理層面的不斷上升。
第一次突如其來的感覺,帶來了情緒的驚恐,兒童在不斷得到這種偶遇的成長機會。
感覺在每個人的內在世界里開辟著一個接一個的新大陸,但環繞孩子的依然是無邊無際的大海……你不知未知的世界究竟有多大,你可以永無止境的探索下去,這叫用感覺探索。
剝奪兒童的感覺,并采用“教”的模式,就等于把孩子先放入進去,讓他在規定的范圍內學習,這叫畫地為牢。
美國迪士尼100周年的紀念演出在北京舉行。演出開始了,云霧層層涌來。一個手持魔界的仙女滑翔而出,激蕩人心的音樂響起,仙女在滑冰場滑翔旋轉,一個美妙的女音響起:“你有夢想嗎?擁有夢想,夢想就能成真。”一切都在仙女的滑翔和手中魔棒的指點下成真,所有的觀眾都在這種美妙中屏氣凝神,人們的情緒和感覺被仙女帶入了一種精神的情境中。
這種美妙的感覺經常被自以為是的媽媽所打擾:
“一位仙女出來了。”媽媽的認知教育開始了。
“她用魔棒變出了什么?”
“你能認出來嗎?這個是阿拉丁,這個是白雪公主。”
“小時候你看過的,這應該是灰姑娘。”
此時此刻,感覺和情緒帶領著人的內在,接受著舞臺上精神的頻頻召喚,把觀眾的精神一個個引導出來,然后再用精神的光輝去回照舞臺。精神的頻頻映現和對流,把人們帶進精神生活的精彩世界。
在這當下,認知是多余的。認知是對兒童感受的打擾。人事審美(感受)的主體,而不是裝載知識的容器。
如果孩子的這種感覺常被打擾,他的感覺情緒心靈的系統就會受到破壞時機認知的系統也不會成長得很好,成長就會出現一個極大的缺失,孩子的認知就會出現障礙,實際的情況可能更為嚴重。
大多數的成人就這樣充滿善意的把孩子生命中珍貴的東西拿走、扔掉了。
只要我們讓自己的意識從某種蒙昧的狀態走出來,其實沒有什么理論的支持,僅憑對生命的尊重,我們也可以發現生命需求的跡象。憑借對幼兒生命的觀察,也會發現這種教導式的教育模式是對人的生命成長的一種損傷。審美感覺就這樣被我們的文化長久的忽略著,而這又延誤了成千上萬個兒童的成長。
正如伏爾泰對人發出的感嘆:“發現哪怕一點點人的自身結構竟需要30個世紀。了解一點人心靈的東西則需要無限的歲月。然而一瞬間就足以致他于死地。”
基本感覺完成之后,兒童就可以通過基本的感覺產生更深層的感覺,感覺到儲存在生命深處的內容。這種內在的感覺一定是在基本感覺比較完善之后,才會逐漸的被兒童發展出來或者創造出來——包括心里的感覺、情感的感覺、精神的感覺、心靈的感覺,這是兒童的又一個生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