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自己的,去其他人的

? ? 常常在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思考,無論是去圖書館的路上,還是等公交坐車的時候。只要一有閑下來的時間,或者在看某些公眾號的推文時,都會陷入一個人深深的思索中,哪怕剛剛參加完熱鬧的聚會,我也會好好的讓自己反思一下。

? ? 朋友們有時候看見我來來往往都是孤身一人,難免會覺得我有點可憐。其實,我挺享受獨處的過程,經歷過一段很短時間的戀愛之后,尤覺得獨處的難能可貴。其實在心里覺得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會孤獨,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會去徹底讀懂別人,也完全沒有義務去讀懂別人。正如那句話,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概沒有一個人能完全讀懂莎士比亞這位大文豪心中的哈姆雷特吧!

? ?最近停了朋友圈,不去看別人的生活分享或者吐槽,其實只是不想浪費自己本身就已經被切割得碎片化的時間,更不想去面對各種點贊之交。前幾天最常看到人們對某句話的見解,“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很多作者笑言道:眼前也有詩意,享受生活的人眼中沒有茍且,現實生活沒有那么多茍且!旅行,去遠方,被太多的文藝作家賦予了太美好的東西。那篇文章中說旅行無非就是從一個你呆膩了的地方,去到一個別人呆膩的地方。

? ? ?喜歡盧思浩的文字,他的治愈系文學,他的《愿有人陪你顛沛流離》,盡管有種心靈雞湯的嫌疑,可仍喜歡他書里的故事。前幾天在荔枝FM上聽到他讀自己的文章“因為你們也在這里”,小小年紀就出國留學的他,(家庭背景應該挺好)很早就體驗了在外漂泊,他的書里寫到:年紀越來越大,身邊的朋友卻越來越少,很多生命中重要的人終因各種原因分離,說著常聯系的話語,卻發現友情這東西,最容易被時間打敗。

? ? 隨著各種升學,考試,出外工作,求學,我們和以前的那些老朋友們,沒有說分別的話,卻早已漸行漸遠。雖然還是有那么幾個人,想起來的時候可以隨時約出來,喝杯下午茶什么的。但與她們的聊天中越發的感覺我們的生活離得有點點遠,生怕哪天她們就變成了我的陌路人。有些人,不喜歡,所以和她們沒有交集,只是表面的點頭之交,不喜歡她們的生活方式,甚至厭惡,擔心自己某一天會變成她們那樣的人。然而有句話又說到了我心坎里,不怕變成她們那樣的人,只是怕那時候我過得還不如她們。

? ? ?現實中的關系學真是個復雜的東西,這幾天讀余秋雨的《借我一生》,對他的半山古書印象深刻,有時候孤獨的時候真想找個像他隱居的那座山躲藏,或許只是住起來安心的讀自己的書,寫自己的文字。不過人家是為了躲避別人對他的傷害,他還是一心想要好好的照顧自己的家庭的。

? ? ?或許讀書和獨處,都是我們人生中該經歷的,珍惜每一次獨處的機會,讀書的機會,讓自己的生活多點詩意,而不用去別人呆膩的遠方尋找,誠然,你可以在世間漂泊一段時間,但最終還是回到自己的親人身邊吧!珍惜身邊的朋友,活自己的路,去其他人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