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1月的金陵,雖已快至小雪節氣,但與南國溫差無幾,梧桐、楓葉、金黃是對南京的第一印象,很慶幸在這兒參加了新一屆“親近母語”論壇。
? ? ?
? ? ? ? 6場大咖演講,四場圓桌對話,八節名師課堂,成尚榮、朱自強、湯素蘭、喬光輝、徐健順等專家學者名師親臨論壇,每節課,每場演講都讓我碰撞出火花。在我孩時的記憶里,“親近母語”就是那個孩子和母親的側臉標志,參加親近母語研討活動以后,我腦海里出現的最深刻的一個詞語便是“感動”。如果以后將語文老師叫做母語老師,我想,做為老師是幸福的,浪漫的,詩意的。
母語教育的概念
? ? ? 母語教育,是不是簡單理解為語文教育呢?對于兒童母語教育的概念,徐冬梅老師在開場以主題“用母語構筑世界”的演講做了精確的解釋,母語教育不是以應試為目標的語文,以工具化的字詞句訓練為教學內容的語文,也絕不僅僅是校園里的語文課,它是讓孩子們具備用母語閱讀世界的能力,同時母語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根基,它培育著未來公民的語言面貌、思維認知和內在精神,造就著未來社會的雛形。
母語教育課堂
? ? ? 重點是聚焦于兒童本位,是完整的“人”的課堂,是最真實的、實踐的、對話的、生長的課堂。
親近母語課程實施方案提倡在教好統編教材的基礎上,學校根據自己的情況去選擇開展《日有所誦》課程、主題閱讀課程和整本書閱讀課程,也鼓勵學校探索母語文化體驗、研究性學習等提高性的課程。——摘自徐冬梅老師主題演講
母語課堂的教學目標
1.基本知識和技能目標:
①知識:語文、字詞句、必要的嘗試、語文訓練;
②技能:聽說讀寫
2.核心素養目標:文學審美和創造,思維發展與提升,文化根基與理解
3.“育人”目標:情感發育、人格養成、價值觀培育
母語教育的重要性
? ? ? 母語教育關乎人類命運共同體;使人具有共同的價值觀;是每一個個體對宇宙、世界、國家、族群、集體生命的自我認識;倡導母語更是文化的自信,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事業。
母語課堂實例
? ? ? 三天的研討會中,呈現了八節名師課堂實例,從“用母語閱讀世界”到“閱讀課”“寫作課”再到“教材中古詩怎么教”“整本書閱讀”無不精彩紛呈,特級教師周益民的閱讀課給創造性復述以支架,教方法,梁琳老師關注兒童的天性,以多問為什么,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張學清老師的寫作課充滿魔性,注重情節的跌宕;古詩教學課上白皛老師,讓學生在聲音中感受畫面,建立聲音與畫面的關聯;徐建順先生的吟誦,婉轉悠揚,讓我們感受到文字的偉大;閱讀交流課到底該怎么教?牛宇用思維導圖帶孩子們梳理故事,聚焦人物,最后回到整本書······一堂堂巧妙的課堂設計,感性的人文情趣,理性的課程思維,透過課堂,給我們一線教師更多的啟發。
寫作課實例
? ? ? 僅以“寫作課教什么,怎么教”為例,我對于寫作課,有了新的認識,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特別是小學階段的語文老師,到底是教孩子寫應試作文,還是教他們寫文章?是固定寫作思維和寫作素材,還是鼓勵創作?值得思考。通常的寫作課堂:老師出一個題目,給范圍;玩一次活動,做一次游戲;怎么開頭,怎么結尾。一切都有所依據可循。但這是完全正確的嗎?對于小學生來說,因為經驗不足,體驗不夠,孩子缺乏理解,導致他們最不擅長虛擬現實題材的作文,所以文學創作,文學想象尤為重要。
? 好事件是編出好故事的種子;? ? ? ? ? 好思路是寫出好故事的梯子;? ? ? ? ? ? ? 好畫面是生動好故事的鏡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次寫作課研討會,共呈現了三節課程,童詩微課《一片葉子落下來》“看過了春天的花朵,聽過了夏天的蟬鳴,穿過了秋天的彩衣,我可以釋然地落在大地上。”這句優美而賦有哲學性的詩句,很難想到是三年級孩子寫出來的,事實卻是如此,你看,著名的詩人老師丁云通過讓孩子們觀察秋葉的圖片,把自己想象成葉子,去產生共情,用一個詞語說說自己將要凋零的心情,發散思維,“害怕、驕傲、快樂、自由、釋然······一步步引導孩子去想象,把孩子說過的話,一行一行地寫下來,就變成了很美的詩。原來,寫詩如此簡單,拿起筆,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記錄下來就是詩。
? ?
? ? ? 親近母語總課題組核心成員劉穎老師的寫作微課《學習寫一個人的特點-選擇事例的秘密》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路徑:寫一個人的特點從典型事例入手,以《差不多先生》和《怕浪費的奶奶》兩個故事為例讓學生找出兩個故事的特點,再想到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人,把他們的鮮活特點說出來。學生紛紛想到自己身邊的家人、朋友、同學,素材全出來了,那么素材太多,怎么才不累贅啰嗦,在選擇典型事例時,劉穎老師還交給學生一個奧秘,給這些事例進行排序、分級,有淺到深,根據劉老師提供的寫作提綱,孩子們寫下《急性子的爸爸》《一根筋的媽媽》等題目,聽起來就很有趣。
? ? ?
? ? ? 張學青老師的課內寫作課:《情節:折磨讀者的秘密》,她先通過分析《橋》《窮人》《在柏林》《狐貍與野兔》以及紀錄片《熊的故事》,告訴學生,小說要精彩,就得要矛盾,有虛構的情節,情節去到哪里,故事的終點就在哪里,以《橋》為例,在洪水爆發,村莊將要被吞噬的生死存亡關頭,老村長阻擋兒子插隊,將他留在最后,最終二人被水吞沒,這是故事的矛盾之處,也是扣人心弦之處,通過這篇課文,引導學生發現情節折磨讀者的秘密:矛盾與沖突、一波三折、陡轉、留白。利用這些秘密,設計情節,就可以創編出讀來比較吸引人的故事。
? ? ? ?
? ? ? ? 三節課,各有側重點,但都體現出了寫作中創作,想象的重要性,著名兒童作家湯素蘭老師在主題演講中說:“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是充滿創意的。在作文訓練中,應該強調創新與求異思維的訓練,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會不落窠臼。”對于如何引導孩子寫作。湯老師建議:“我們要幫助孩子用豐富的生活增加經驗,用有效的閱讀喚醒經驗,讓他們學會觀察和獨立思考,放飛他們的想象,他們的寫作就有了源頭活水。”
反思&感悟
? ? ? 近三天的研討會,流程緊密,從閱讀課到寫作,從古詩教學到整本書閱讀,讓我看到了聚焦兒童本位的母語課堂,使我明白教師要帶著思考、情感進入課堂,而充滿感性認知與理性思辨的課堂才是真正讓學生受益的課堂。
? ? ? 做為老師,我們是一名點燈人,不僅在課堂上要為孩子搭建學習的支架,我們語文老師,還要成為學生生命成長、母語學習的最大支架。很贊同徐冬梅老師所說的為生活而學,為應用而教,為傳承而教,為創造而學,一次的學習,既是一次的自我完善和思考,做為一名母語老師,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