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415個字,22張圖片,預計閱讀時長8分鐘】
每年的春節檔都是中國電影大片扎堆的時期。新春佳節,家人團聚,除了吃飯也便只有看電影最愜意。過往幾年,春節檔都是合家歡的影片,可近兩年卻有了變化,去年的《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均在票房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今年春節檔電影的票房之爭似乎也有了結果,《流浪地球》成為黑馬,幾乎在春節期間獨占鰲頭,排片量也在春節第二天大增,上映至第11天的《流浪地球》票房已達33億,其在中國內地總票房的排名已攀升至第5位。
在電影上映前,原著作者大劉(劉慈欣)就多次在自己的個人微博中為它宣傳,并對此有不低的評價。
中國科幻核心——家
電影和原著的差別其實很大,電影僅僅采用了原著的背景,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即將氦閃,將地球吞沒。為了人類的存活,地球的延續,人類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自救行動,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而電影的故事從此展開。
導演和編劇設計了在原著中沒有過多著墨的地木接近時的地木相撞情節,所以說是根據原著改編,更像是一部番外。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劇本,導演郭帆和龔格爾兩人前前后后一共寫了大概100萬字的劇本,第一稿劇本大約7萬字,每個人起碼寫了十遍以上,每天都在不停打字。
這樣類似番外的劇本創作,其實對原著粉絲來說是一件好事,這意味著,“流浪地球”這個創意仍然有創造價值,甚至拍攝《流浪地球2》。
電影和原著的出入其實很大,在原著中對親情愛情的描寫非常單薄,大劉的作品也一向不以人寫事,人物只是故事發展的工具。而導演卻在親情處濃重著墨。而這樣處理的背后是導演對中國科幻的見解。
2016年,郭導前往舊金山和工業光魔聊合作事宜。這家做過300多部科幻大作的公司卻提出了兩個讓郭帆從未想過的問題。
當地球出現危機了,為什么不是離開地球,而要帶著地球逃跑呢?
為什么要這么多人參與救援,而不是一個超級英雄?
于是,劇組找到了《流浪地球》的內核——“西方的文化很久以來就是一個海洋性文明,包括英國殖民的時候他們尋找新的家園,然后出現在美國,他們是一個不斷往外走出去的民族,是面朝大海,仰望星空的。中國人不是,幾千年來我們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我們從小就被告知我們是中央之國,我們的土地每一寸都不能讓出去,我們甚至可以為此跟你拼命。我們對土地情感的那個核讓他們覺得我們奇怪,但剛好就是我們的獨特性,這個東西就變成了中國科幻的一個形態。”
整部影片中無處不體現著這一點。
劇中不論國籍,不論人群,所有人都有一個信念——我要回家。
不論身份,不論地位,所有角色都并非英雄,一路上無故犧牲的人太多又太“莫名其妙”,影片前半部分,劉啟一行人的救援似乎毫無意義,營救杭州地下城——失敗,杭州地下城已經成為一座死城;營救赤道發動機——失敗,發動機以及被別人修好。但正是這樣無意義的救援,展示了人類前所未有的團結,“飽和式”的救援背后是所有人都在為一個目標努力——讓地球活下去。
這也是這一部中國科幻電影和好萊塢式科幻大片的最大區別。
四年磨一“球”
大劉作為原著,電影和原著中的出入他再清楚不過,但仍是欣慰。想到,當年《三體》據傳開拍,大劉也沒有將《三體》拿給好萊塢,而是將劇本用低價賣給了中國人自己拍攝,雖然拍攝計劃由于難度過大最終”破產“。
可以想象《流浪地球》的誕生,大劉相較作為原作者看待它,不如說更像一個中國科幻迷,在為中國科幻的進步而欣喜。
“我們不缺乏想象,璀璨的星空,無垠的宇宙,我們一直都期待自己的科幻電影,這一次我們又邁出了一小步。”
這一小步是一位位設計師夜以繼日,夜夜在夢里想象的“流浪地球”時代的世界。
是一位位“筑夢師”反復琢磨,創造了這個“真實”的“流浪地球”世界。
是一位位特效師傅夜不能睡的工作,合成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場景。
郭帆導演為拍攝《流浪地球》,寫了100年的編年史,畫了3000張概念設計圖。
他組建了一支完全的工業化團隊,一件一件的把劇情中的道具都設計出來,一點一點的把場景都搭建起來。
7000個工作人員(臺前幕后)將近耗時四年,完成了這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科幻電影,創造了這一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
啟程,中國科幻電影
吳京在采訪中說,中國的科幻影迷,他們的欣賞水平是世界級的但他們還是那么寬容地在等待著中國的科幻電影,你不覺得他們特別可愛嗎?
在看之前,很多科幻迷與其說是期待,不如說是都做好了準備,持一個“懷疑”的態度去面對電影,降低預期,也許就會有驚喜。誰也不敢拿《星際穿越》的標準去要求《流浪地球》。
但毫無疑問的是,雖然不敢說所有的科幻迷,但至少大部分的中國科幻迷們都得到了滿足,觀眾決定市場,相信在《流浪地球》的好口碑下,這樣優秀的“硬科幻”會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中國的電影市場上。
甚至,國外媒體似乎也給出了不錯的評價。
《流浪地球》有一個前所未見的元素。片子看起來甚至超越了好萊塢的標準。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競爭現在輕松地進入了電影領域。而《流浪地球》將把這場競爭帶到一個全新領域:可以說是太陽系之外。
《流浪地球》可能將成為一部激發中國科幻電影創作的電影
該片由《戰狼》中的吳京主演,是一部史詩級科幻電影,堪比《星際穿越》和《地心引力》等好萊塢大片。
人們對這部電影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激發出更多高質量的中國科幻大片。
等等。
甚至著名科幻導演詹姆斯·卡梅隆,也給出不俗的評價。
在過去,一提起科幻作品,大家能隨便舉出無數優秀的作品,但唯獨中國沒有科幻電影的身影。
在過去,我們看慣了國產海報上的國外特效團隊以及展現在影片中的“五毛特效”,而《流浪地球》卻用國內特效團隊展現了中國特效行業的高水準。
難道這也不該被夸耀嗎?
《流浪地球》的出現,不僅考了個及格,更是成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里程碑。讓中國科幻在世界上有了自己的名字。
就像郭帆自己說的那樣,盡管“小破球”(《流浪地球》昵稱)不夠完美,但已經沒有遺憾。由中國自己做的的特效鏡頭,獨特的視角,充滿中國式的東方科幻故事,這就是《流浪地球》,這就是中國科幻電影新的征程。
“只要它能活下來,就會有更多的投資人有信心繼續投資中國的科幻電影,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郭帆。
起航吧,中國科幻電影!
最后,小編想分享一下再原著中的那首小詩,每每讀到都比原來更喜歡這個故事,將地球帶走,一同流浪的東方浪漫。
“我知道已被忘卻
流浪的航程太長太長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東方再次出現霞光
我知道已被忘卻
起航的時代太遠太遠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人類又看到了藍天
我知道已被忘卻
太陽系的往事太久太久
但那一時刻要叫我一聲啊
當鮮花重新掛上枝頭
……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