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為什么會寫《長相思》這個小言的一些讀后感知呢?因為書中呈現的是理智、合乎情理的人設,沒有絕對完美的人,沒有無怨無悔一直付出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清楚的設定和匹配的選擇。
第一位,小夭
有著大荒世界最為尊貴的身世。軒轅黃帝是她外公,西陵的羅祖是她外婆;納高辛俊帝是她父王,神農蚩尤是他父親,王母是她師傅。可在軒轅與神農大戰中,她失去了所有親人,從此流落世間。
“被母親拋棄,被迫殺逃亡”變成沒有臉的小怪物,獨自生活在荒野中,被九尾狐囚禁虐待,孤身漂泊.....,見過最好的,也承受過最差的;過過最好的生活,也體驗了最艱辛的生活。
這一切,造成了她對任何事情都不信任,對于任何人都不抱期望的悲觀情結;也造成了她恣意、灑脫,不爭不搶,隨遇而安的生存方式,看似堅強且把一切傷害埋在心底。她不輕慢最低賤者,也不迎合尊貴者,無所求也無所圖。
世間她最在乎的是她的哥哥顓頊,一起長大,一起經歷親人的死亡,一起承受了被拋棄命運,他們之間有著世間最真的信任。世間她所求的是一個真正愛她,把她擺在第一位,任何時候都不會拋棄她,永遠陪伴她的一份真情。
由于她的悲觀,不爭不搶,不愿意付出,害怕失望和傷害的心,導致她和涂山璟的情路,坎坷一路。但是對待愛情她同樣始終如一,且由于她害怕在過多情感上投入,對她來說也是一種幸福。她把顓頊對她的情愛當作兄妹之情(當然最終由于顓頊的膨脹,造成一場悲劇),她把相柳用交易偽裝的深情,也當作了相愛相殺的陪伴友人。當然這也是必要的主角光環。
當然最終她獲得了自己的幸福,因為有相柳為她鋪好的一切退路,擔心她不能立于世,而教她最強的劍法;擔心她沒有人陪伴,幫她救回了她的夫君;擔心四海之類沒她安神之處,給她海上地圖,讓她可以擇一島而終老。
小夭作為主角經歷所有起起伏伏。由于她一貫對自己的清醒的認知,由于她所求只是一份屬于自己的安穩,最終求仁得仁。
第二位,馨悅
她的出場給人感覺是以為明媚、爽朗的女孩。可最終活成了一個滿是執念的糊涂人。
她是赤水和神農的后代,但是一出生就作為質子生活在神農,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她求的是很多很多的權勢來保障自己的生存,很高很高的地位來維護自己安全,他要的是一個能給她光芒萬丈的男子。所以她把自己的身份待價而沽,她把自己的感情隱藏在交易背后,選擇最有效的時機,成為王后。
如果她一輩子求的就是權勢,那她也會是個求仁得仁的幸福的人。但是“不安全感”是個可怕的惡魔,地位越高,權勢越大,恐懼越多。她發現自己所仰仗的愛情是一場空,自己所依靠的身份也隨著氏族之間此消彼長,不再具有優勢的時候,恐懼占據了她。她不能失去自己所有的一切。因此,為維護自己到手的一切不擇手段;她過于精明,以為人心和感情是能算計的。可到頭來卻是一場空。
第三位,阿念
高辛國真正的公主。書中唯一一位成長在還算正常的環境,最終獲得還算屬于自己的幸福。當然一切在于他有一個全心全意愛她父王,一個寵愛她的哥哥。雖然她的出場是一個讓人討厭的“刁蠻、任性”的大小姐,但是有著一個單純、聰慧、玲瓏心,懂得審時度勢,知進退,私事糊涂,大事清醒。
對于權勢她沒有野心,只有一顆愛哥哥的心。雖然對于哥哥把女人當作穩固權勢的棋子,她哭過,追求過,也想著放棄過;但是她知道失去比承受更難。她在傷痛中成長,最終咽下所有苦,想透了,做出了取舍,守住了自己小幸福,守住了自己愛的人。
對比漢武帝和陳阿嬌的年少陪伴情感,“藏嬌金屋”最終變為“囚禁之所”。對比小夭對阿念的一段引導,真的是如出一轍。阿念對哥哥顓頊是沒有算計沒有雜念最真摯的情愛,同時也有一份從小陪伴長大的情誼,所以他永遠不會為了別的女人忘記你,但是如果一面想跟著他,一面有接受不了他別的女人,老發脾氣,那就會磨掉她對你的情感,他會疏遠你。
是呀,愛一個人就要接受他的一切,在容許允許三妻四妾存在的古代,這個連男人的缺點都算不上吧。
從三個女人“所生所長所求所得”的一生所想:
1:原生家庭和從小經歷對每個人長大的印記是無法磨滅的;
2:雖有影響,但是還是會形成千差萬別的影響。之所以造成各種的選擇和追求,在于我們有一個后天可以受教化和修正的“心”,向善,有追求,有目標,但是不要有貪念。
3:世間的事情的是有所求,有所舍。想什么都占全是不太可能,這也是一種要么在于代際間,要么在于自身選擇間的能量守恒。如果你能得到兩全其美,那么你得到的任何一面都不會是極致的一面,都只能是普通的成就和普通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