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喜悅到焦慮
金格出生的日子超過預產期10天,卻是我提前許下的愿,我希望她在11月13日的中午,在冬日暖陽下來到我身邊。一切都如我所愿。那一天,我從凌晨兩點興奮到第二天凌晨,喜悅之心,母愛之情令我久久凝視著懷中的小人兒不肯放手,不忍睡去。聽醫生說我是那天的產婦中唯一一個不哭不叫的,這大概是我這輩子表現最勇敢最淡定的時候了??墒牵d奮、喜悅只維持了短短的十五天......
出生第15天就開始不明原因地出疹子,當時看著布滿女兒臉頰、額頭、耳后、頸部的針尖大小的疹子,我恐懼、焦慮,我沒日沒夜地搜索各種資料...
直到第38天,我無比確定地看著兩臉頰已潰爛成鍋巴的女兒對老媽說,金格長得是濕疹,我們去市醫院吧。一直斥責我大驚小怪,不同意帶小寶寶去醫院的母親也終于同意了我的建議。第二天,我們驅車5個小時到達本市最大的醫院。
2.格---格物致知
到達醫院時已是下午4點,焦急的我們還在醫院門診大樓和住院大樓之間兜轉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兒科診區。填寫就診信息時,倉促地決定了將要陪伴女兒一生的名字---金格。格,取自朱熹的格物致知,可是第一次認識這個字,繼而希冀以此作為未來孩子的名字,是在看了王守仁的事跡后決定的。懷孕時,我就和老金說了我要給孩子取名為“金格”??墒桥畠撼錾?,他一直說再看看,再想想,直到帶女兒就診的這天他才果斷地決定采納我為女兒選好的名字。
在老金寫下名字的那一瞬間,我腦海中閃現出一個毫無干連的想法,“難不成是因為我給寶寶選的名字的緣故,才使得她那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免疫系統如此敏感于外界的一切。據說,大腦接受的刺激多而頻繁的人比較聰明呢。像愛因斯坦、霍金等人都是過敏體質的......”
哎,自從女兒長濕疹后,我也變得有點神經質了。
3.就診記
掛好專家門診,我提到嗓子眼的心也總算可以放松下了。
來的路上因為車內空氣不流通,再加上悶熱的刺激,加重了女兒面頰、頸部濕疹,也使我的擔憂越來越重。我越來越氣惱為什么媽媽一直要安慰我說沒事,為什么一直阻止我將女兒的疹子與濕疹、過敏聯系起來,為什么在我想她吐露擔憂時還要斥責我總將女兒的情況往不好的方面想,為什么要在我決定忌口時一再地強調忌口的奶水無營養,為什么要在我面前抱怨因我忌口連帶著她也忌口以致于我只得半途而廢.....
等待就診的過程中,我滿腹的牢騷都化作了對醫生醫術的期待,希望這一次就診就能將女兒的濕疹根治,最好不要來個“過敏三部曲”,如果能將濕疹的原因搞個一清二楚就更好了。
期望越大,失望就會一點一點地將它瓦解。
“是濕疹啊,都這么嚴重了,怎么才來看,買只嬰寶擦擦吧!”排在金格前面的小男嬰,頭頂、眉毛布滿濕疹,已經開始結痂。
醫生檢查地很詳細,詢問得也很詳細。
“你是剖婦產還是順產的?”
“剖的...”
醫生和孩子媽媽還嘮了會家常,聽他們對話,我知道了這男嬰還比金格晚出生2天,出生時有8斤。我還聽這位醫生說,媽媽懷孕時吃太補了而且孕期腸胃不好,這對寶寶體質也有影響......
“出生后吃的是母乳還是奶粉?”
“奶粉,那個時候還沒奶水...”
“第一口一旦喂了奶粉,就容易過敏?!?/p>
“那時還是醫院的醫生讓喂的奶粉...住院期間黃疸值偏高,被抱去照藍光,之后就起濕疹了?!?/p>
“你家這個啊,以后大了很多高蛋白的都不能吃,尤其是蜂蛹啊海鮮啊雞蛋啊,一吃就過敏?!?/p>
“你家里有嬰寶的話我不再開給你了,另外開兩瓶糖漿給你?!?/p>
因為情況相似,我凝神靜聽著倆人的對話,腦中不斷想起崔神的微博里說的“第一口母乳能幫助腸道建立第一層保護膜,奶粉則會刺激腸道,誘發過敏。小月齡的寶寶濕疹應首先考慮奶粉過敏......”
母乳喂養指南里也寫著,“嬰兒出生后第一口食物應是母乳,有利于預防嬰兒過敏,并減輕新生兒黃疸...”
輪到金格時,女醫生例行公事似的,長大嘴巴和寶寶聊天,小家伙看到漂亮醫生就笑得合不攏嘴,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醫生一直看直到被外婆抱離擁擠的診室。
在簡單地觀察過寶寶臉頰后,女醫生只說了一句“是濕疹?!本烷_始寫處方了。
“醫生不要給她開嬰寶,她擦后會越來越嚴重!最好開無激素藥膏!”我略帶激動地說,有種生怕醫生不明情況亂開藥的即視感。
如果當時我知道我的這句話會惹煩她的話,我絕對會選擇閉嘴,僅默默在心中祈禱希望遇到的是負責的好醫生。
嬰寶是非處方藥膏,雖然注明成分均為中藥提煉,但卻是已被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假藥,網上也是一片倒的聲音說含激素。
但是這位女醫生開給我的卻是明確寫明強激素的藥膏“鹵米松”,不僅不可用于嬰兒,而且在使用方法上也要求諸多,比如,不可用于面部,連續使用不超過七天,而且要逐量遞減,不當使用的后果是造就激素臉---即便過敏消失,濕疹也不會好。
除了一支藥膏,該醫生開具的另外兩種是“復合維C糖漿”“忘記名字的抗過敏糖漿”。兩瓶糖漿都不適合小月齡寶寶服用,說明書上的建議用量都是針對2歲及以上的兒童的。
即使當時我心存諸多疑慮,可看著女兒滿臉的“鍋巴”還在不斷地增厚中,無可奈何之下只得狠心用藥。
慶幸的是,我向來都是一個糾結的人,在任何未知面前,我選擇先小試藥物三天,再利用這三天時間通過各種途徑打聽搜索資料,決定三天后再去醫院復查,同時掛皮膚科和兒???。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