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知乎有一個四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相關(guān)問題討論,看到這個問題時我還在學校,我想,家鄉(xiāng)在東部沿海城市,雖然是N線之外,也不至于像那些高票答案描述的那般吧,至少安安穩(wěn)穩(wěn)的,還和家人離得比較近。
然而在我回家的這十多天里,我就知道我以后會選擇留在大城市了,每天除了在家里看電視,刷微信,微博之外,根本沒有其他可打發(fā)時間的事情。于是重新看起那些答案,也有了很多的認同感。
1、交通不便。公路建好了,而公共基礎(chǔ)設(shè)施交接不上。
我家所處的位置比較尷尬,兩個小城市的接壤處,附近的飛機場和高鐵站離我家都是半小時到一小時的距離。這時很多人超級鄙視我了,這么有利的地理位置還不知足。且慢,就因為在接壤處,離城區(qū)遠,所以鎮(zhèn)區(qū)交通一般都是領(lǐng)導頭疼的事。給你這插一條線路吧,又影響那條線路的運營,或者客流太少導致資源浪費,于是干脆不理了。
我記得高中那會家門口有一條運營四個月的公交線路,直達城區(qū),經(jīng)過各個高校。除了周末學生往返客流比較多外,其他時間段基本沒人,后來班次越來越少,再后來就停運了。等到如今在外享受極其便利的交通再回到小村,每次去城區(qū)都要騎摩托到鎮(zhèn)中心,寄存,再搭公交,往往就浪費了很多時間,以至于后來朋友叫我出去都是婉拒,笑說大山里的孩子出去一趟不容易。沒有私家車或摩托車,在這里真的寸步難行。
上個月寫建議給市交通辦,杳無音訊。小城市的交通都是哪里需要開通哪里,很多時候都造成扎堆現(xiàn)象,線路重復,而沒有的地方只能羨慕了。
2、你的不將就,在旁人看來都是出格行為。
高考后我考砸了,分數(shù)出來只夠2A線。于是我跟爸媽說要復讀,卻遭到這十多年來最堅定的反對,讀完年紀太大啦、同齡多少結(jié)婚生子啦、2A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分數(shù)啦···各種理由都說了,甚至讓親戚來說服我,后來我以超級尷尬的分數(shù)選一所尷尬的學校,后來在一次換校區(qū)的風波中,我才徹底醒悟,當年的將就是現(xiàn)在多少后悔都彌補不了的,只能怪自己不去堅持。
或許一個個例說明不了什么,我卻認為,在固有的思想里,一旦你的生活軌跡稍微偏離常人所預(yù)設(shè)的發(fā)展,你將會受到很大的阻力。
最近在準備考研,沒有和父母提起,卻旁敲側(cè)擊問了幾句,他們給我的就一句話,大學讀完工作兩年補貼家里,找個離家不遠的對象差不多可以結(jié)婚生子了。然后就和我說誰家的兒女讀研,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呢,還不如出來賺錢。我把自己的想法默默藏在心里。
3、有獨立的人情圈,能力在一些崗位排后面。
從小在普通家庭成長的簡直看多了。身邊的長輩討論最多的是誰的親戚在哪工作,做事情方便,孩子長大了找工作還要多幫忙啊什么的。雖然大中國各個地方這種現(xiàn)象都有,不只存在小城市,但小城市比起大城市,少了更多的機會,這種現(xiàn)象更加突出,有時想要激發(fā)潛力,想要尋求機會突破自己,在很多事情面前都是無能為力的,人情在人際圈占了極大比例,別人一句話,你可能付出的不比別人少,獲得你想要的卻比別人遲。
其實很多人也向往小城市的安穩(wěn),但是我從小就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按父母說的,當一個公務(wù)員,過一眼看到頭的生活。
大城市里,有機會,能容納夢想,也會殘酷,也有無情。
但我仍舊相信,年輕時身處哪里,將會深刻地改變著自己。
? 第二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我是朝堇,一枚努力寫好文章的…妹子,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