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蘇塵惜
1
小柳在微信群問我們:有人說你自私,你會生氣嗎?
我說:如果自己明明不自私,而被打上這樣的烙印,我肯定是會生氣的。
小柳發了個擁抱我的表情說:蘇蘇,只有你懂我。
小柳原來是在小城的事業單位上班,每個月領著兩千多一點的工資,這樣的日子她過了兩年以后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就一路往南去到深圳,做了深漂。這次母親五十歲生日她請了年假回來給母親過生日,順便也跟原來的同學聚了一下。
然而就在聚會的時候,她曾經關系不錯的同事就說:小柳啊,你這樣拋下爸媽出去,是不是太自私了點?追求夢想真的比孝敬父母重要嗎?
同事的這番言語,直接讓小柳沒了聚會的心情,早早地離開,回來就找我們吐槽。
“我是離開了老家,但我沒有拋下我父母啊,每個月我還是會給父母寄錢,我們也會視頻聊天,我還會給我媽在淘寶上買衣服寄過去……我只是沒跟他們住在一起而已,怎么就說我自私了?”
難道就因為出去闖蕩,出去追夢,就可以跟不孝和自私劃等號了?這樣的邏輯明顯是錯誤的。
我說小柳啊,你要化悲憤為力量,別人越說你自私,你就越要證明給別人看,你到底自不自私。
兩年后,小柳憑著自己的本事在外貿公司做出優異的成績,公司的跨國游可以帶上父母一起出去旅游,小柳就帶著父母一起踏上了塞班島的旅程,在朋友圈微信直播她和父母的瞬間。她說,再過陣子回家把房子裝修下,讓爸媽住得更舒服。
然而吐槽小柳自私的那個同事,仍舊拿著事業單位兩千多的工資,一直啃老,讓父母拿出畢生積蓄給她買房子,還讓父母東借西湊地給他籌集結婚要用的錢,雖然日日伴在父母身邊,卻像吸血鬼一樣拿走父母的一切。
他還在小柳曬旅游照的下面回復:出去一趟得花多少錢啊?還不如實際點折現給爸媽。
就算到這個時候,仍舊啃老的同事還在影射小柳自私。
小柳這次沒生氣,只是回了三個字:我樂意。
2
自私是什么意思?
自私是指只為自己打算,只圖個人利益。
大家都知道,它是個貶義詞,誰都不愿意跟它扯上關系,可偏偏,很多時候只要一點事情做得不順別人意,就會被打上自私的烙印。
我也曾被人說過自私。
僅僅因為我不肯去相親,不肯與不愛的人戀愛,不肯踏入婚姻。
那是在過年聚會上,大家伙吃完飯坐著閑聊,剩女總是最容易成為閑聊的中心,別人問我什么時候會有好事,我說隨緣,等到喜歡的人出現姻緣也就到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不熟悉的親戚姐姐來了一句:你不覺得你這樣做很自私嗎?你爸媽的臉往哪兒放?你讓他們老了還要來擔心你嗎?
撲頭蓋臉一頓罵,把我罵懵了。
單身也是自私?我自食其力賺錢養活自己,我沒有兒女需要長輩勞心,我偶爾還會成為移動的螺絲釘誰家有麻煩事我都可以頂上。我單身并沒有給別人造成任何麻煩,卻成為了自私的一員。
大抵是心理著實難受,我反問了一句:“難道你結婚以后,就無私了嗎?”
顯然我的反駁讓她一時無法回應,隨便找了別的話題將其掩蓋過去。批判別人很簡單,可是反省自己,真的太難了。
這位說我自私的姐姐,生了一個女兒后,因為有重男輕女的思想有生了個兒子,對兒子傾盡了心力,這個時候,她難道不自私嗎?
孩子她一個人照顧不過來,需要父母長輩幫忙,這個時候難道她不自私嗎?
她說有我這樣不愿結婚的親戚影響了面子,這個時候她難道不自私嗎?
當然,這些話我不會當面回,那樣顯得太沒禮貌。
我真的很想問那些批判別人自私的人,能不能先捫心自問一下,到底有沒有資格去批判別人自私。
3
小梅曾經也是批判我單身自私的一員,可是最近她的態度完全變了,也不再勸我一定要去相親,一定要結婚。
然而究其原因,居然是因為她不想生二胎,被人批判自私。
她說現在終于了解當初我被人罵自私是什么感受了,簡直太難過了。
她的家境只能算中等,精心養育一個孩子已經有些吃力了,而且長輩也沒工夫幫她帶,她自然是不愿意再生第二個。然而她這樣的想法,紛紛被人詬病,說二胎開放了就該為家庭多添個孩子,不能為了自己享福而偷懶。
小梅現在壓力很大,可是她說,不管別人再怎么說她自私,她也絕不妥協。
生活是自己的,不能因為別人三言兩語而改變。
4
人,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別人。
有心理學家說:人類的每一個行為,都以自己有利的條件為基礎,否則根本就不會產生動機。
人的本質就是自私的,羅·路·史蒂文森曾說,自私是平靜的,它是自然力量,你可以說樹也是自私的。就算我們不愿承認自己是自私,但它的的確確一直伴隨著我們。
也正因為存在自私,我們才能變得專注。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自私它可能會讓人變得損人利己,但也有可能讓人變得更為專注,完全在于自私的程度。
有一句俗語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真的沒必要去管別人是否自私,每個人過好自己的生活,難道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