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對人類教育和學習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不斷引發教育新思想、新形態。
1.互聯網+教育
在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領域,“互聯網+教育”是什么、加什么以及如何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等話題,引發業內人士熱議。有專家認為“互聯網+教育”的本質是碎片與重構,也有人認為是聯結和共享,因為互聯網與生俱來的開放性特征,“互聯網+教育”注定也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其未來發展由大家共同創造。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教育”不等于“教育+互聯網”,前者意在用互聯網思維推動教育變革,后者則側重用互聯網技術包裝教育。到底是理念制勝,還是技術至上,這是教育踏入“互聯網+”這扇大門之前需要首先想明白的。
2.慕課
慕課打破學校的圍墻,將世界各地的優質教育資源推送給任何有學習愿望的人,讓學習者能夠低成本、跨時空、有選擇的學習,它改變了知識獲取的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慕課的優勢為大家津津樂道的同時,慕課的高輟學率也值得反思。
3.翻轉課堂
可汗學院的創始人薩爾曼·可汗在《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中提到:在10年前或15年前,沒有人能夠預見人類今日的發展,既然我們無法準確地預測現在的學生在10年或者20年后需要什么樣的知識,那么教會他們自學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無疑比單單教給他們知識內容重要得多。這段關于“教給學生什么更重要”的文字,道出了翻轉課堂的真諦。
知識大爆炸的信息化時代,知識更新、積累的速度遠遠超過人類的學習速度,“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顯得愈發重要。翻轉課堂因強調個性化學習、自主探究學習,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等先天優勢,一躍成為教育界“新寵”,流行多年仍被熱捧,也是必然。
只不過,一線教師在嘗試翻轉課堂時,除了思考微課吸引學生觀看的技巧,實現學生課前自學和課上討論學習無縫對接的方式等具體實施問題外,還要時刻檢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不偏離翻轉課堂的初衷才好。
4.BYOD進課堂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是自帶設備的意思,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其中學生自帶設備進課堂主要是指Pad和智能手機。事實上,國際教育界很早前就鼓勵學生自帶設備進課堂,國內教育信息化專家如黎加厚教授、祝智庭教授、王竹立教授、焦建利教授等,也早就提出學生自帶設備進課堂是未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之一。
在全世界范圍內,有很長一段時間,學校老師都堅決反對學生把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帶到學校,但當下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學習日益呈現移動化、碎片化和個性化的特點,越來越多的學校管理者和教師允許學生自帶設備連接學校網絡開展學習。雖然選擇這條道路的學校仍然屈指可數,但專家們預測,隨著個人設備的普及,學生自帶設備進課堂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5、創客教育
近日,《新周刊》評出的2015中國年度漢字是“造”字,而創客則極盡體現了“造”的精神內涵。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制造者)和Hacker(熱衷電腦科技的人),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2015年《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中預測未來三年至五年內,學生角色將由教育的消費者(Consumer)向創造者(Creator)轉變,在這個轉變中創客以及創客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國創客運動與創客教育雖起步略晚,但發展勢頭強勁,呈井噴狀態,目前各地方、各學校對建立創客空間、開展創客教育都比較積極。關于創客教育的概念,溫州中學教師謝作如認為是以造物的形式綜合應用學科知識開展的教學活動。“要么他們是因為愛教育,希望當前的教育多元和完美;要么是愛孩子,希望給孩子更多的快樂;要么是愛技術,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同樣愛上技術。”謝作如老師的這句話道出了教育工作者做創客教育的出發點。
現在我們已經迎來了新工業革命時代,在這個時代里,人人都應該是創客。這就像我們現在不能拒絕互聯網,拒絕手機一樣,創客教育也沒辦法拒絕,它肯定會來。
6、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