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位行人闖紅燈過馬路,被交警攔住訓話。
當時行人方向是紅燈,但綠燈方向沒有一輛車輛,路口空空如也。這位行人如果按規(guī)矩辦事,等候紅燈,其實是浪費行為。即浪費自己的時間,也浪費道路的通行效率。道路就是為使用而建設的,空空無效地放在那里不讓使用,就是浪費。
交警對那位行人說,不許闖紅燈是對行人負責,在汽車和行人之間,行人處于弱勢地位,如果和汽車發(fā)生沖突,行人付出的代價巨大。為了形成規(guī)則意識,即使路口沒有車輛通行,行人也不能闖紅燈。
交警說的沒錯,紅燈是不能闖,這是紅線,任何人都不能突破,如果突破紅線一定要受到懲罰,以使他記住這個規(guī)則。如果腦海中沒有紅燈不能闖的規(guī)則,任何人都可以主觀判斷,自主決定是否可以闖紅燈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交通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將大大提高,因為每個人的判斷能力,反應能力各不相同,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任何一點誤判,都有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紅燈確實不能闖,那遇到道路通行效率不高時,有什么辦法可以在遵守規(guī)則的前提下,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呢?
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賦予行人一定的控制權。有些路口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這個功能,就是行人在路口按壓控制按鈕,電腦判斷有行人想要過馬路,于是給車輛行駛方向出示一個紅燈,讓車輛停下來,行人方向變成綠燈,讓行人通行。沒有行人按壓控制按鈕時,電腦給車輛行駛方向長時間的綠燈,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第二個是讓紅綠燈變得更加智能,通過路口攝像頭,識別和判斷車輛和行人兩個方向的數(shù)量,計算那方數(shù)量多,優(yōu)先讓數(shù)量多的一方通行。如果車輛多行人少,那么車輛方向出示綠燈,當行人方向的人數(shù)積累到一定程度,行人的優(yōu)先權提升,給行人方向出示綠燈。還有一種情況需要考慮,行人等候的時間不宜過長,否則行人會失去耐性,鋌而走險闖紅燈。所以,即使行人方向人數(shù)不夠多,但等候時間接近閾值時,一樣要給行人綠燈,避免行人自主爭奪對通行權力的判斷權。
這樣的方案在現(xiàn)在的視頻采集,識別技術下,結合一定的計算機算法,一定能夠?qū)崿F(xiàn)。期待這一天快點兒到來,不僅可以解決人車爭奪路權的混亂場景,也能夠讓中國人擺脫“素質(zhì)低下"的大帽子,堂堂正正地在不違反規(guī)則的前提下,享受應得的路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