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給了書籍無以復加的榮譽:
有人稱書是良藥,有人稱書是神燈;
有人稱書是燈塔,有人稱書是陽光;
有人稱書能改變人的容顏和氣質,有人稱天堂就是圖書館的模樣。
既然先賢和精英們都如此推崇讀書,書應該是一件威力無窮的利器,齊家治國平天下,走上人生巔峰就靠它了。
宋真宗趙恒的《勵學篇》千古流傳: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話俗理不俗,雖然膚淺,卻一直激勵著無數的寒門學子。尤其是在中國,經過千年,讀書仿佛變成了一種圖騰。
時至今日很多人堅信,有那么幾本書包含了人類所有的智慧,我們所面臨的種種困惑,都可以在某幾本書中找到完美的答案,我們所遇到的所有難題,都能在某幾本書中找到對應的鑰匙,因為偉人說過“書是良藥,書是神燈”。
今天盤點一下市面上的四本流行書,這四本都是傳言能改變人生的書。
1、《人性的弱點》
第一本,《人性的弱點》,作者戴爾卡內基,這本書不得了,全球累計銷量9千萬冊。
拿到這本書時,很多人都認為作者要闡述自私、妒嫉、虛榮、貪婪、懶惰等人性的弱點,然后系統分析這些弱點的起源,提供一套可以克服這些弱點的心法。
可當我們翻開這本書,作者戴爾·卡耐基告訴了人們的,卻只是這樣幾條處世規則:對別人表現出誠摯的關切、記住他人的名字、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談論別人感興趣的事物,等等如此這般。
整本書也沒看到如何去消滅人性的弱點,原來本書在美國本土出版的書名是《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直譯過來便是《如何贏得朋友并且影響大家》。
戴爾·卡耐基被稱為“現代成人教育學之父”,本書內容在人際交往、心態調節、維系家庭、安排工作和合理用錢等諸多方面,都能給年輕人一個指導性的建議。
其實,作者要寫的內容本來就不關人性的事。
2、《財富自由之路》
《財富自由之路》出自一位新東方教師李笑來之手,目前銷量累計1千萬冊。
這是一本非常應景的書,隨著中國經濟體的崛起,我國中產階級興起,財富自由成了一個炙手可熱的名詞。財富自由,聽著這個名字就好聽,究竟什么是財富自由呢,大眾心中的解釋就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隨心所欲地支配自己的財產。
有人說財富自由是指,你無須為生活開銷而努力工作的狀態。
也有人說財富自由,是不必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翻開這本書,《財富自由之路》講了一些優秀習慣比如刻意練習、終身學習、提高專注力、類比思維,放棄追求安全感,以及作者對于資本、股市的看法。
這能算是一個職場小白的必修課,距離財富自由還不知道有多遠。
3、《貧窮的本質》
《貧窮的本質》,這本書更厲害,作者因為對貧窮的研究榮獲了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稱”他們的研究大大地提高了我們消除全球貧困的能力”。
很多看到《貧窮的本質》頓時眼前一亮,還有諾貝爾獎的光環,脫貧致富就靠它了。猜測書中應該會論述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認識貧窮的本質,擺脫貧窮。
又想多了,該書只是許多貧窮地區的調查報告,分為九個章節,從營養、健康、教育、生育、風險管理、貸款、存款、創業、政治參與等九個方面,探討窮人的生存和選擇。
全書從不講貧窮的本質,更不要奢求學到什么發財之道了。
本書的英文書名是《Poor Economics: A Radical Rethinking of the Way to Fight Global Poverty》,直譯成中文是《貧窮經濟學:一次對拯救全球性貧困的全面反思》。
就像英文標題寫的那樣,本書只是一個“反思”,所以書中不僅沒有擺脫貧窮的辦法,甚至連貧窮的根源也無定論,只是提供了一些假說。
本書的調查涉及印度、摩洛哥、孟加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地,采用了大量的數據與圖表,極具說服力。向讀者展示了貧困地區的人們在上述九個方面的切身選擇。
比如很多窮人寧愿花所有的積蓄買一臺電視,而不愿買一份醫療保險,不舍得買高蛋白的食物。這些細節讓我們能夠設身處地而不是站在上帝視角,去思考關于貧窮的問題。
4、《窮查理寶典》
以上三本書在名字上都下足了功夫,深刻、嚴肅,甚至有標題黨的嫌疑。相比之下《窮查理寶典》這本書的名字,有點嘻哈,一度被很多讀者當作膚淺的成功學不屑一讀。
其實,這本書是彼得·考夫曼收集查理·芒格的演講與談話而成。
查理·芒格是誰?
查理·芒格如今已是98歲高壽的老人,在過去的47年里,他和巴菲特聯手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投資紀錄——伯克希爾公司股票價值以年均20.3%的復合收益率創造投資神話。
為什么叫“窮查理”呢?
因為查理·芒格的偶像富蘭克林曾經出版過《窮查理年鑒》,這是一本嘻哈風格的箴言集,風靡美國,連續出版25年。芒格為了向偶像致敬,才將自己的箴言集命名為了《窮查理寶典》。
本書談到了芒格對于人生、經濟、投資、處事的態度,金句俯仰皆是,處處流露著謙遜,閃耀著智慧。尤其是他對學習和財富的態度、以及推薦的書單讓讀者獲益匪淺。
本公眾號的名字:窮查理讀書,就是在為查理·芒格致敬。
看過了上面的四本書終于發現,一本書,即便再好,也只能是讓讀者多一個思考的維度、多看見一個方向罷了。
如果一個人聲稱熟讀了幾本經典后,就能洞察世界,那么他一定妄人。
扎克伯格每兩周至少讀一本書,他能同時閱讀的30本左右,他在臥室看這本、在書房讀那本,所以客廳、書房、臥室、外出包里,到處都是書。
查理·芒格經常一天要讀500頁書,1周讀20本書。
對于迂腐的人,書中就是整個世界,獲得的知識就是他們的財富;
而對于智慧的人,書是他們認識世界的工具,從書中走過去,才是他們想要到達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