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媽愛閱讀的“朋友圈美學設計”課程本周已經上過兩次課了,
第一節課是關于“撕紙”和“膠布”在美圖中的運用(明天我應該會分享出來的)。
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第二節課——吸睛圖文美圖的主要內容,以下操作步驟均以念念本人的作業為例。
可畫app我是第一次使用,所以如果文中說的有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
我將從一張白色背景開始,介紹到最終如下圖作業圖的呈現過程。
1、所用app:Canva 可畫(以下簡稱可畫)
2、主要工具:添加手機相冊/圖片、文字、素材等
具體如下:
(1)打開可畫,進入首頁,打開一個空白背景。
這里先介紹一下首頁中,我們可能會用到的一些東西:
“你可能想嘗試...”:這部分給出了很多模板,包括海報、手機海報、微信朋友圈、Logo、手機壁紙、微信公眾號封面、微信朋友圈封面、拼圖、微信頭像、活動封面、日簽、手機照片拼圖、插畫等等。
對我來說,不同的模板區別之一在于尺寸大小。比如,晨媽的課程主要是針對朋友圈美學,畫布基本是個正方形的;而海報和手機海報則是不同尺寸的豎長方形;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需來選擇具體的模板。
我們任選一種進入之后,看到的第一個都是新建設計的一個空白背景,其余的都是可畫給用戶提供的現成模板,只需做微調即可。
晨媽課堂上舉例用的都是微信朋友圈-空白背景,然后開始操作的;而我的作業用的是海報-新建設計/空白背景。
其次,首頁還能看到我們最近的設計,可以通過選擇一個最近的設計然后快速進入編輯。
(2)添加一張圖片:通過手機相冊或app的圖片
在新打開的頁面中,左下角有個紫色的加號,點擊即可進入另一個界面,選擇我們要添加的類型,包括如下那些分類。
這一步,我們可以從手機相冊中添加一張自己已有的圖片,也可以在可畫提供的圖片的進行選擇。
可以看到,可添加的類型很多,我們第一節課用到的“撕紙”和“膠布”就屬于其中的“素材”類。
我的作業用的是手機相冊里的一張圖,添加進去后,調整圖片位置,進入第3步。
(3)調節背景顏色
我選用的空白背景是白色的,不一定適配我們所選的圖片,所以要進行一定的調整。
我們選擇到背景那個圖層-顏色,就可以選擇各種顏色了。
可畫在調整顏色這個功能上,有個比較好用的功能:直接提供出我們圖片中所包含的一部分顏色。
好處是可以方便用戶快速選擇出與圖片最搭配的背景色,不會顯得相互之間很突兀。
我的作業就選擇了圖片顏色給出的第一個淡粉色。
如果大家還想選擇其他顏色,可以在默認顏色中選擇,也可以通過加號來輸入色號、或者在色板上直接取色,還可以用移動吸管在自己的圖片上取色。
(4)添加文字,調整字體
添加字體,可以選擇標題類或可畫提供的字體組合。我直接選擇的添加標題。
進入設計頁面調整字體。可進行調整的包括:字體樣式、字體大小、顏色、格式(加粗、斜體、下劃線、橫豎向、對齊方式、列表等 )、間距、文字特效、動效、透明度、位置等。
我常用的是:字體樣式、字體大小、顏色、格式這幾個。
通過調整字體、大小、顏色、對齊方式和位置之后,我的作業進行到了如下圖:
這里說說我個人的想法:一張圖中所包含的顏色,最好不要超過三種。字體同理。
所以,字體我盡可能選擇能跟圖片形成呼應的顏色,試過桃紅色和墨綠色之后,最終用了墨綠色。
對齊方式我用了左對齊,因為我選用的圖片本身就靠左,所以適合左對齊。
如果圖片是居中位置,那么文字也適合使用居中對齊,右對齊同理。
個人ID放在了右上方,豎向。
晨媽課堂上還用到了美美的英文簽名,她用的字體是Bla(輸入bla出來的字體中就有)。
我的作業里也加入了這個元素,放在了左上角,寫的是“lucky baby”。但個人感覺很突兀,各位友友們覺得呢?
(5)補充其他素材進行裝飾、完善
以上四步做完其實就可以了,只是我的作業中留白部分太多,所以我在素材中找了些比較適配的心形圖案進行裝飾。
通過調整各個元素的位置、大小,整個作業就完成了。
文末互動:
1、念念這個作業中,左上角的英文字是否去掉會更好看?
2、鑒賞一下晨媽課堂上示范的這個圖。
審美不是一兩天就能培養起來的,只能通過多去分析他人美圖中的構圖、元素、配色等等,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
所以,剛開始我們就要多試試把圖片、文字調調位置,改改顏色,改改字體之類的,相信做出來的圖也會越來越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