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心理學類的書,有兩類書,我比較愛讀。一類是歷史書,因為人性都在歷史之中,幾千年未曾變過,閱讀史書就是閱讀人性。還有一類是人物傳記,特別是牛人的傳記,因為從牛人的傳記中我總能發現點牛人之所以成為牛人的原因。在眾多我看過的書籍中,有這么三本書,它們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也告訴了我“牛人是如何成為牛人的”。
一、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如果你要問我,給我一次穿越回過去的機會,你會選擇哪個朝代,帶上什么東西。那么我會告訴你,我會選擇穿越回唐朝,并且一定要帶上錢穆的這本《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不看這本書,你不知道以前的歷史老師講的內容有多可笑,單就作者在序文中的這幾句話,便已夠改變你的三觀了。
在新文化運動時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舊傳統,舊文化。我們試問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與此一民族之文化傳統有關聯,而只經幾個人的提倡,便可安裝得上呢?而且制度是死的,人事是活的,死的制度絕不能完全配合上活的人事。就歷史經驗論,任何一制度,絕不能有利而無弊。歷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當前的現實制度,也何嘗不如是。我們若著重本身人事,專求模仿別人制度,結果別人制度,勢必追隨他們的人事而變,我們也還得追隨而變,那是何等的愚蠢。
不看這本書,你不知道牛人之所以成為牛人,是有時代和制度背景的。
例如作者寫明代考試制度。明代的考試制度較之以前的朝代的變化,是在進士與翰林院。具體變在極看重進士與翰林,非進士與翰林就不能做大官。而明以前,進士及第后就可當官、晉升。
明清兩代許多的有名人,都出在翰林院。因為考取進士后,留在中央這幾年,對政府一切實際政事,積漸都了解。政府又給他一個好出身,將來定獲做大官。他可以安心努力。他在進士留館及翰林院時期,靜待政府之大用。……即如曾國藩,考取進士時,也不過三十幾歲,那時在學問上是并無甚深基礎的。而在他進士留館一段時期,住在京城,生活雖說很清苦,但亦很清閑,沒有什么事,可以一意從師覓友,讀書論學。學問基礎,便在那時筑成。及做翰林,還是沒有事,還是讀書。即或放到外省做主考官,主考還是沒有許多事,旅行各地,多識民情風俗,多認識朋友,回來還是翰林。如是多少年,才正式當官任事。
錢穆的觀點是,制度和人才是相輔相成的,我深以為然。
二、宋慈大傳
身為一個警察蜀黍,如果不知道宋慈,那就太說不過去了。但詳細了解這個法醫學之父一生的經歷,卻是直到今年才有機會完成,實在慚愧。以前我對宋慈的認識,是基于TVB的電視劇《洗冤錄》,我曾經以為,宋慈就是電視劇里歐陽震華演的那樣。
現在我知道,TVB的編劇實在太坑了!
電視劇里,宋慈誕生于棺材中,被取笑為“棺材仔”,飽受歧視。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縣衙的仵作。
而實際情況是,宋慈的曾祖父、祖父,都是當官的,宋慈的父親宋鞏,更厲害,官至廣州節度使,掌勘問邢獄。宋慈于三十一歲中進士,被任命為縣尉官,卻因父親患重病沒能赴任。到了四十歲才有機會出任主簿。宋慈明明是個官四代啊。
這將近十年的時間,宋慈做了什么?
他做了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一、他將市面上所有有關獄事案例的書全買下來了。二、與原太學好友,現任知縣劉克莊結交。
前者為他后面的斷案和著書打下了最為堅實的基礎,而后者為他日后在官場中步步高升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筆。
通過分析這兩件事,我們就可以分析出宋慈之所以成為法醫學之父的原因。
能將市面上所有有關獄事案例的書全買下來,我們可以分析出什么來?
書中是這樣描寫的:
宋時的建陽不僅能夠印刷書籍,還盛產印書用的紙張。路上,他們就看到運送書紙的馬車響著悅耳的鈴聲向麻沙、崇化兩坊而去,這是因為當地生產的紙張竟不夠兩坊之用,建陽北路的村鎮也為兩坊生產書紙。
中國,由于造紙和印刷術在宋代大量應用,由于朱熹及其弟子偉大的譯注工程與建陽書業和書院教育聯袂傳播,使得此前數千年的中國歷史文化仿佛轉眼就橫亙在少年宋慈面前。所以,建陽家鄉給予宋慈的文化熏陶,心智教育,是同時期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子弟難以望其項背的。
如果不是宋慈生正逢時,他看不到這么多的書,如果不是宋慈家里有錢,他也買不起那么多的書,更沒有閑工夫去看完那么多的書。
知識學到手,不應用,不能算是自己的。如果沒有好友劉克莊的幫助,他不能一展所長。而后來宋慈寫出世界上第一部法官勘查檢驗學專著《洗冤集錄》,也是通過劉克莊之手,讓理宗皇帝看到,從而頒行天下,成為朝野審案官員案頭必備之書。
作者王宏甲在書中著力描寫宋代的背景和劉克莊的貢獻,無疑是要告訴我們,宋慈的成就,離不開時運,也離不開貴人的幫助。
三、蘇軾傳
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很出名,我卻讀不進去,一點也不喜歡。但我看《蘇軾傳》,卻是真真看哭了,因為我在書中讀懂了蘇軾。
語文老師只會告訴我們蘇東坡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卻不會告訴我們他的豪放究竟來自何處。
我不想多說蘇軾的家世和師承,朋友和貴人,我只想提提他所遭遇的苦難和他的超越。
他的苦難,其實和他的性格是有著莫大的關系的。而他詩詞的奔放靈動,豪放不羈,也和他的性格有著莫大的關系。
林語堂說蘇軾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王水照、崔銘說蘇軾是“現世性與超越性水乳交融在一起的一位智者”,都很有道理。
四、牛人是這么成為牛人的
在我涉世未深之前,我也曾經相信,只要堅持努力,每個人都能成為牛人。現在的我知道,堅持努力,不過是成為牛人道路上最微不足道的一個因素。現在的我也知道,拿“濕掉了4件襯衫”、“我們比任何人都要拼命”來說事,實在是“呵呵呵”啊。
我給大家舉個非常俗氣的例子吧。
林依輪,你聽說過嗎?就是當年那個上春晚唱《愛情鳥》的當紅歌手啊。
沒聽說過耶,所以他是牛在哪?為什么最近二十年都沒見到他上春晚了,是不是過氣了?
他在接受采訪時是這么回答的,他說自己,沒努力。
所以他究竟牛在哪里,敢說自己“沒努力”?
他牛在,現任華誼兄弟傳媒集團的執行總裁以及金牌制片人王中磊曾在《爸爸回來了》中,指定要找林大廚拜師學藝。他牛在,曾梵志為了能吃一口他做的藕湯,給他打了好幾個電話,不惜送他那些價值動不動就上千萬的畫作“賄賂”他。他牛在,葛優說未來他兒子當導演,他來當男主角。他牛在,任小勇,張朝陽,趙珩這樣的人物都是他做的鹵大腸的粉絲……
當然,他還牛在有錢。
我就不繼續幫林依輪吹牛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總結一下他是如何牛的吧。
1、出道做藝人,剛好飛在風口上。
2、娶了個好老婆。
3、學了一門做飯的好手藝。
4、他性格好。
所以,上面我的推薦的三本書和我提到的林依輪的例子究竟有啥聯系呢?來,我們總結一下。牛人是如何成為牛人的呢?
1、得天時。如生在好的年代,好的家庭,遇上了好的制度。
2、得地利。如出生、生活在好的環境啊。
3、得人和。有各種貴人相助。貴人為什么會來相助你呢?因為你的性格好啊,因為你有會做飯的好手藝啊,因為你和人家同過學啊,因為你娶了個好老婆啊……
你看,牛人之所以成為牛人,真的和“堅持努力”沒多大關系。
什么,你說要有會做飯的好手藝也得堅持努力才行?你信不信蘇東坡一口酒噴你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