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設計的流程
前面簡述了交互設計的概念和意義,但讀者們還是不了解這個工作究竟是如何展開的,接下來就揭曉一下交互設計師的工作流程。
- 了解用戶的活動及目的;
- 定義活動中的行為與問題;
- 定義設計的目標;
- 設計方案,反復精化;
- 確認設計方案對用戶活動的影響。
** 摘自辛向陽《交互設計:從物理邏輯到用戶邏輯》**
或許對交互設計稍微有接觸的有人會問:怎么不是什么需求分析、用戶研究、信息架構、流程圖、線框圖這樣的流程?
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那么,上面說到的需求分析、用戶畫像這樣的東西,到底是什么呢?
設計方法和工具
沒錯,需求分析、用戶研究、信息架構、流程圖、線框圖這些都是** 設計方法**。
破繭成蝶:用戶體驗設計師之路
如圖所示,在圖片右邊和左邊的都是具體的設計方法。
** 在交互設計流程里并沒有固定的方法,設計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設計方法和工具**。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在不同的流程階段,常用的設計方法都有哪一些。
1. 了解用戶的活動及目的
- 此階段,一般先做需求分析、確定用戶群體(使用問卷或者訪談)、了解用戶的行為、態度、資質、動機和技能。
- 收集了這些信息之后,你需要挑出幾個非常典型的形象,確定這些人物角色的主要特點、需求和目的。為了增加真實性,你還可以給這些虛擬的角色一張照片和名字。這個方法就是
用戶畫像
。
2.定義活動中的行為與問題&3.定義設計的目標
- 問題腳本,基于你對人物角色的理解,想象他們在實際場景使用中的需求、目的、任務和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把問題列出來。
- 動作腳本,為列出的問題想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并用一個簡短的故事描述出來。
- 信息架構,使用卡片分類法把信息做好分類搭建好信息架構
- 基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提取用戶的核心需求,按照優先級分類,綜合商業和體驗兩方面來確定設計目標
4.設計方案,反復優化
- 這個階段主要是線框圖和原型圖的產出
- 交互評審
5. 確認設計方案對用戶活動的影響
- 用戶評測
- 數據分析
- A/B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