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走了,留給世人太多遺憾,不舍和哀傷。我們失去的不是一個離我們似是相距甚遠的精神貴族,而是永遠如心靈港灣般存在的精神導師。
她永遠是圣潔親和的,如同高懸夜空的明月。我們在紅塵傾軋中累了,苦了,痛了,感覺承受不住了,抬頭望望明月,她的慈愛,總是能拂去我們的心傷。
1
不怕大家笑話,雖然從小就聽著先生的名字長大,卻從沒有正面了解過她。一直要去讀她的作品,卻兜兜轉轉一直沒讀成。我所知道的就是,她是錢鐘書的夫人,一個很厲害,很厲害的女人。
她既能承受煙火濁世,又能抵御國難凌辱,永保天真之性,俱有能容滄海之胸懷。她充當著錢老的伴侶,同事甚至老師,錢老稱譽她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這輩子能有她,夫復何求。
她一生對錢老說的最多的話,恐怕就是“放心,有我吶。”而且一說就是一輩子,哪怕在送走丈夫的最后一刻。
這是怎樣偉大的女性,能在僅僅失去愛女一年后,又接踵送走丈夫的雙重打擊中,還保持泰然自若。心內縱然血流成河,卻還是勇敢面對生活的一往無前。
2
煙火流年太多凄苦,與世無爭卻安之若素。普通如我們,看到的是唏噓,是疼痛。而楊絳之所以成為楊絳,總是讓我們在世事面前那么自慚形穢。
盡管晚年孤獨卻不為所苦,先生仍一如既往地勤勤懇懇,且筆耕不輟,保持著人生的最豐盈飽滿。
93歲高齡時,先生出版了散文隨筆《我們仨》,一時風靡海內外,并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時又出版了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時再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她是中國作家榜上,年齡最大的上榜者。
年輕如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奮斗,又有什么借口永遠頹靡于期期艾艾。年齡、痛苦在短暫的人生面前,什么都不值得一提。
3
先生用一生告戒我們,人生一世確實夠苦,但只要內心強大,就什么也不會害怕。你要做到不與人爭,與己爭。同時還要維持實力,隨時準備可能的斗爭。
她曾說:“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的確,世界是自己的,唯獨自己的。外界所施加的所有都是暫時且虛無的。除了自己,誰也沒有資格,更沒有能力去擔負你的一生。
在短暫的人生一世,我們要不斷地認識自己,洗練自己,并改造自己。一切雖然不易,但只要我們勇敢去做了,上蒼會給最好的安排和答復。
當然,先生告誡我們的遠不止如此。她走了,但她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是永恒的,在磕磕絆絆的人生羈旅中是豐碩的。
愿先生,您一路好走,我們會一生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