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個說法,如果你的穿著領先于時代五年,人們會認為你是瘋子,領先時代三年,人們認為你很先鋒,領先時代一年,人們認為你很時尚,落后于時代,人們則會認為你很落伍,但如果你落后于時代三十年,人們又會認為你很時尚。
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穿著既不會領先也不會落后于時代,他們看大多數人在穿什么就穿什么,這也是最安全的做法,很少有人能自信到被大眾當成瘋子而不在意。
大多數人都被舊有的觀念所禁錮,在一些先行者率先接受新觀念之前,他們很難接受任何改變。制造汽車的福特說,沒有人想要轎車,人們只是想要跑得更快的馬而已。轎車之于馬,是一種觀念的轉變,而大多數人無意作出這種轉變。福特作為一家提供交通工具的公司,如果也和大多數人一樣抱守著固有觀念,不斷試圖培育出更快的馬而不是生產汽車的話,難免陷入同大多數公司的激烈競爭之中,無法獲得巨大的利潤。
動物大多只能依靠經驗來生活,人也不例外。并且,借助于文字,人依賴他人經驗或傳統的程度要高于別的動物,如此的后果則是,人更容易活在經驗里。
這樣做也不無道理,因為新的觀念需要時間證實,而人的生命有限,很可能無法承擔接受一種錯誤觀念所帶來的后果,況且,即便一個觀念在未來會引領潮流,它成功的道路也可能異常曲折,人有可能在有生之年看不到那一天,于是抱守舊有觀念成了大多數人理性的選擇。
人們常常期待利用以往的經驗來對未來作出判斷,可是,經驗往往也是靠不住的,2014年世界杯,德國和阿根廷進入決賽,有人認為阿根廷會奪冠,給出的理由則是“任何歐洲國家都不曾在美洲大陸奪得冠軍”,所以阿根廷會奪冠。
從邏輯上,以往是否有歐洲球隊在美洲奪冠,對于這次的比賽結果沒有任何影響。就像一支股票在過去一段時間一直漲,并沒有義務繼續漲下去一樣。世界杯冠軍和股票漲跌一樣,都是隨機事件,無法預測。
有人會說,因為從來沒有球隊在美洲奪冠,所以阿根廷獲勝的概率更高,某支股票過去一直在漲,所以接下來繼續漲的概率更高。可是,概率這個概念本身,就意味著接下來的事情可能不會還是這樣,不然怎么叫概率呢?
在蘋果推出iPod之前,MP3播放設備容量大多以M計算,蘋果則首次推出了容量為幾十G的MP3播放器。按照人們的觀念,就算64M不夠,128M的容量也足夠用了,如果把容量為160G的iPod裝滿MP3,就算一天到晚不重復地聽,要好幾年才能聽完。蘋果的成功,正是在于它能夠用全新的觀念挑戰人們固有的經驗,并迅速被人們接受。
早起的谷歌公司也像蘋果一樣,推出挑戰人們經驗的產品,它的Gmail是郵箱領域的iPod。在Gmail以前,所有的郵箱容量都以M計算,從Gmail開始,電子郵箱買入了以G來計算容量的時代。
社會化媒體時代,谷歌公司一直試圖同Facebook和twitter一樣占領一席之地,于是它先后推出過Google buzz, Google wave這些產品(人們早已不記得這些產品了),直到最新的Google+,也許它還推出過別的社交產品,還沒等我們聽說就消失了。然而這些產品,都只是傳統經驗之下的產物,相比它的競爭對手,并沒有什么觀念上的創新,只是在不斷培育更快的馬而已。一個公司在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如果不是有一個喬布斯那樣神經而又強勢的領導者,難免會陷入保守,不停在舊的經驗領域里打轉,難以推出具有革新意味的產品。
《銀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亞當·道格拉斯有這么個說法:在你15歲之前,世界上的所有東西都是理所當然存在的;在你15歲到35歲之間出現的新東西,你有必要投身其中;在你35歲之后出現的一切新東西,在你看來都是毫無必要的無聊發明。
對于新觀念的出現,人們的態度大致相同,隨著年齡漸長,越來越缺乏動力接受新的觀念。但對于那些志在創新的人來說,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勇于接受任何觀念很有必要。在這個時代里,驗證一個新觀念能否被人們所接受的時間已經大大縮短,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氣推出新的觀念來,即使現在這一個無法被人們接受,也許下一個就會。
堅持日更,每天9點到10點之間發文,歡迎交流。
關于轉載問題:請統一簡信聯系我的經紀人amumum。
想與我進行更深入的交流請點擊我的私密群招募。
前一百名入群者贈送我剛上市的新書《笑話方法論》一本。
如果你寫了《笑話方法論》的書評,也歡迎點上方鏈接到該專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