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受:
無論處于成長的哪個階段,只要是翻看我們以前寫的文章,多少都會越看越覺得寫得幼稚,無論當初完成這篇文章時自己有多滿意。
就像時隔多年,想起年少時曾做過的一些事情一樣,我們總是略顯嫌棄當初的自己。
親愛的你,喜歡寫心得、記感受的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么要寫作?
又或者說,為什么熱愛寫作?
能夠記錄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愿意以照片的方式,每到一個地方、每路過一個風景,總是會拿起周圍伸手可及的拍攝工具,記錄下某個時刻。或再隨手發個朋友圈,還能獲幾個點贊。
有人愿意用畫畫的方式,也有人愿意用聲音、錄像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生活。
但是人們最常用的,好像還真的就是文字。
你在朋友圈發自拍的時候也會配段相適宜的文字呢!
寫作,好像是人類與生俱來就有的能力。當然,能寫成什么樣子那也需要一定的天賦加努力。
這世上能寫、愛寫的人有很多,能寫好的卻不多。
2、
前一陣子,有個學妹讓我幫忙轉發她公眾號的一篇文章,想要為一篇精心創作的文章獲一定的閱讀量。
同樣作為一名公號狗,我十分感同身受,舉手之勞就幫她轉發了。因為我也知道這個學妹十分熱愛碼字。
她的公眾號我有關注,也時常看到她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文章。但我由于關注了太多的賬號,很少能在提示更新的小紅點中點開她的文章看。
所以在幫她分享的時候,我特意點開看了那篇文章。
文章結構規矩,像極了現在文青中流行的那種幾段式風格。語言文字也算流暢,時而還夾帶著一些小哲理的話。但是通篇看下來,我沒好意思告訴她,這篇文章的邏輯我并沒有讀懂……
或許是我脫節了,沒能領略到其中的奧秘。
她曾說過,自己有個目標,兩年內一定要成為某網站的簽約作者。她也一直在為這個目標努力著,經常堅持寫一些內容,大都是生活中的小心得。
我常跟人說,她對文字的熱愛和堅持讓我都自嘆不如。
但是足夠熱愛,卻不一定代表做的就好,至少現在是這個樣子的。
跟這個妹子結識是領導把她派給我帶她的實訓,跟她磨合的階段,我們無論是思路上的溝通、還是文字上的刪減、乃至是公眾號的排版,幾乎是每個環節都要大幅修改。甚至一個選題連續做了三天才算通過審核。
這個過程讓我突然意識到當初帶我實訓的學姐對我是不是也這么無奈。
后來妹子跟我哭訴:突然覺得有點對文字失去興趣了……
也感慨:原來以為寫文章很簡單,沒想到自己有這么多的不足。
3、
我有個同學,也是個十分熱愛文學的人,尤其是古代文學。但是他偏偏生了一副粗狂外表,讓人很難把他跟文藝青年聯系起來。
這哥們兒不止是古文的愛好者,更是紅學的忠實粉絲。做公號實訓的時候,只要是寫兩性題材的,他做的十篇有八篇都是跟紅樓夢有關的。
他最大的愛好,就是作詩。有時候甚至連說話風格都帶有一定的詩風,但不是附庸風雅,而是晦澀難懂型的。
我們導師就曾說過他,寫作的語言很美,意境足夠,但是無法讓人讀懂。
如果是詩文,或許我們讀不懂是沒有跟上人家的高度。但如果是寫文章,還讓人不知所云的話,那一定是連自己都沒能將邏輯捋清。
世上沒有哪個文學大家,寫作的目的就是要讓人無法理解的。即使是再難懂的意識流小說,都還是能夠讓人感受到作家的心境。
一味地追求華麗辭藻,卻失了邏輯的寫作,不能叫做文章。
4、
小時候,寫日記總會不小心記成流水賬。
后來老師告訴我們,要學會用最優美的語言來描寫一個事件。于是我們開始模仿別人寫出的作文中的好詞好句,開始留意成語的運用,開始學習各種修辭手法,開始思考如何把文章修飾得更美。
哪怕暫時看不懂,至少語句是美的啊,文章便也如看上去的那樣美。
但是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再回首我們曾寫下的那些當初自認為很優美的文章時,覺得簡直就是狗屁不通,越看越別扭了!
因為越長大,懂得的就越多,思考的就越多,邏輯性就越強,也就越對曾經的文章無比嫌棄。
曾經我們看一篇文章,是欣賞它的語句美。現在我們再看一篇文章,看的更多是里面的內容是否邏輯通順,是否能給人帶來真正的思考,即使里面用的都是最簡單不過的話語,也覺得受益匪淺。
與其繞來繞去最終不知所云,不如學會如何用三言兩語就把事情說得明白。
用華麗辭藻堆砌出的文字,外表再美,內容空虛就還是算不上一篇好文章。能夠戳中你內心的,往往是那些自帶power的、給你足夠沖擊的、能夠一下子就說到你心里的話。
這種直接的感受,往往比繞好幾個彎子都說不明白的華麗辭藻好太多。
當然,也不是說語言優美沒有必要,畢竟外表美麗的東西總是賞心悅目的,是加分項。但文章美的前提,一定要是邏輯通順。否則一切的寫作都是空談,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
一篇文章想要表達出什么,或是能夠表達出什么,都是寫作者內心對此事件思考的最直接反應。語言的優美程度可以通過多讀多寫多積累來充實,但內在邏輯,一定要出自寫作者對事件的最深思考。
文學的素養固然重要,但生活的思考更為可貴。畢竟文學源于生活。
你連想都沒想明白,還何談把它寫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