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
拆文
媽媽,給你一個億,你賣不賣我?
開頭
媽媽工作沒時間陪兒子玩,兒子問媽媽 “媽媽,給你一個億,你賣不賣我?”
素材
1、媽媽工作沒時間陪兒子玩,兒子問媽媽 “媽媽,給你一個億,你賣不賣我?”
2、 “給你一千萬,你會不會離婚嫁給我?”前男友問已經結婚的前女友
3、 “把房子留給你,你能不計前嫌嗎?”父親問一直忽視的女兒
金句
1、 “我不要他的房子,我自始至終想要的,是他能像別人的爸那樣待我。但直到去世,他也沒有和我說一句對不起。”她說,她在意的,從來不是錢和遺產,而是親生父母的公平和在乎。
2、年少時,我們弄丟愛人,錯過愛情,以為房子、車子和票子,才算幸福。
長大后,我們怠慢家人,忽略陪伴,以為忙碌、金錢和追逐,就是幸福。
年老后,我們悔恨當年,試圖彌補,卻發現再多的錢也換不回逝去的當初。
3、 似水流年,韶華青春,溫情深愛,都無法用錢兌換,也無法因悔改變。
5、 我也不要天上的星星,只要塵世的幸福。我要陪他走過世上煙火,讀遍人間詞話。
結尾
回答開頭的問題
讀書筆記
《別讓不會提問害了你》
心理學認為滿足感和快樂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快樂是指心情愉快,而滿足感則更多來自于夢想的實現。因而當提及未來的自己時,就能夠產生一種自己已經實現了夢想的感覺,因而會有一種滿足感。
當提問者不知如何打開對方的心扉時,那么不妨試一下這句具有魔法效果的“你希望未來的自己是怎樣的?”
提問時,我們要面對的往往都是陌生人,而讓陌生人能夠知無不言的辦法,就是和他成為朋友。
想更加有親和力嗎?告訴你一個秘訣吧!那就是:少說我,多說你。
群體的歸屬是人的一種基本需要,這種需要不僅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當存在感被滿足時,人們就可以從中得到溫暖,從而消除或減少孤獨和寂寞感。
尊重需求既包括個人對事業成就的感受,也包括來自他人的認可與尊重。每個人都非常希望自己被重視,而能夠給予他人被重視感覺的,莫過于讓他人談論自己得意的事情。
卡內基說過:“人們如果不去思考某個特定的問題,那么他有95%以上的時間都在思考自己的成就和需要,這是每個人平時最在意的問題?!?br>
提問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而要考慮到對方的立場,考慮到對方的身份、學識以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從對方的角度思考,提出問題。
從心理學上來說,人的需求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而這些需求又可以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