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又是一年春光里。
記得幾年前的春天,武漢大學校園櫻花如蓋,溫馨浪漫,一年一度的校園招聘在武大舉行,我奔波在櫻花樹下,在一家家企業前投遞簡歷的情景恍如昨日。
那時候的畢業生,大多只是想找一份專業對口,薪水不錯的工作,哪里有合適的發展機會,就去哪里。沒有房價的概念,沒有對霧霾的畏懼,也沒有一窩蜂去創業的念頭,天南海北,北上廣深,大家都想去闖闖。
于是,大四畢業生,一頭扎進一線城市的各行各業,從此校園在左,江湖在右。
如今的大學畢業生,想去一線城市工作,面臨的就業壓力遠遠高于我們那時候,不單單是薪水的高低,嚴苛的戶籍制度,超高的房價,巨大的生活成本已經構筑了一道高墻,讓畢業生心生向往卻望而卻步。
各大城市陸續出臺的限購令,讓原本想留在一線城市的人不敢想象三五年之后,中國的房價會漲到什么程度,而工資的漲幅永遠停留在個位數。
記得我剛畢業的那年,月薪四千塊,而那時深圳大部分地方的房價是一萬左右,兩個月的工資可以買一平米。家里父母幫忙湊首付,自己還房貸,也還可以買一套小戶型。
而如今深圳大部分地區,動輒6萬以上的房價,而平均工資是一萬左右,六個月的工資才剛剛夠買一平米非中心地段的房子。工資在房價面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江湖上關于物價房價的各類新聞已經成為了畢業生擇業和擇城的首要考慮因素。
想當年,清華的畢業生談論的是夢想和未來,談論的是指點江山,家國天下。而如今清華的畢業生在考慮是否還有勇氣留在北京,是否還有勇氣頂著房價上漲五年?
我們可以想象一所985或者211院校的高材生在面對一線城市的種種限制時,那種焦慮和急迫,當夢想照進現實時,無端生出的那些惶恐和卑微讓人在午夜時輾轉反側。
如今的畢業生,人還在校園時,就聽聞江湖的傳說,而出了校園,江湖的刀光劍影比傳說更甚。
學生時代的徹夜長談變成了職場的觥籌交錯,學生時代的青梅竹馬變成了咫尺天涯。那些我們以為的天長地久逐漸變成了微信里的點贊之交,畢業時口口聲聲的常聯系也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為了對抗著激烈而又殘酷的江湖,每個人一畢業就拼命朝前跑。
家里表弟今年大學畢業,想來深圳工作,打電話向我咨詢就業情況和相關的專業發展前景等。綜合分析表弟的專業特性和性格,我覺得他可能更適合二線省會城市。
而表弟的同班同學,大部分選擇回到家鄉或者留在二三線城市工作。一線城市的高昂生活成本已經讓這群95后的年輕人自發放棄。因為拿著房價六分之一的月薪,五年無法安家落戶。什么夢想,什么未來,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他們只有一個心聲,要是早幾年畢業就好了。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世界500強的知名外企,放眼望去,有很多人在公司工作十年二十年之久,關鍵核心的高層崗位都是70后,中層管理崗位都是80后,而且很多人在一個崗位上工作多年,無法調動。新招的畢業生完全沒有辦法在短期內取得職業生涯的上升,這也是很多畢業生面臨的職場江湖第一篇。
所以,很多人畢業后就直接選擇創業。
因為,我們聽說某90后男生自主創業,很快融資了500萬。
因為,我們也聽說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自主創業,順利拿到A輪投資。
因為,我們也聽說某畢業生做自媒體,年收入幾百萬。
于是,在這股創業風潮的涌動下,一大批畢業生蠢蠢欲動準備擁抱資本市場。可你又怎么知道,資本江湖的殘酷性又豈是剛出校園的年輕人可以體會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有人說:如今畢業的95后們,他們實在太幸福了,生活在一個物質豐富的時代,一出生就有互聯網連接世界,每天都能接觸到新鮮的東西,從小沒吃過什么苦,被兩代人精心呵護長大。
可實際情況呢,這群被呵護長大的孩子,還未走出校門,江湖的嚴峻現實已經在他們面前打開。他們的父輩都無法想到,如今的世界變化太快,快得有點來不及呵護好子女卻又被迫將他們推向江湖。
從此,人在江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