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生定、定生慧,慧致從容。內心的平靜與安定會給人智慧和力量。
這兩天一直在讀《相約星期二》,
才閱讀不到一半。有一起讀的朋友,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下。
內容簡介??·?·?·?·?·?·
莫里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絕癥的社會學心理教授,1994年,當他知道自己即將因病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他與自己的學生,美國著名專欄作家米奇?阿爾博姆相約,每個星期二給學生上最后一門課,課程的名字是人生,課程的內容是這位社會學教授對人生寶貴的思考,課程總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禮。
老人謝世后,學生把聽課筆記整理出版,定名為《相約星期二》。書中涉及有關世界與死亡,家庭與感情,金錢與永恒的愛等人生永遠的話題。該書一出,立即引起全美的轟動,連續40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中譯本出版后,也引起了國內各界的廣泛關注―――感召力是沒有國界的。
作家余秋雨在此書的序言中說:“他把課堂留下了,課堂越變越大,現在延伸到了中國。我向過路的朋友們大聲招呼:來,值得進去聽聽。”
作者簡介·?·?·?·?·?·
米奇?阿爾博姆是美國的一位體育專欄的主持人,莫里?施瓦茨是他在大學里曾給予過他許多思想的教授,在米奇畢業十五年后的一天, 他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身患了絕癥, 而且來日無多,那是一種類似于我們所相當熟悉《時間簡史》的作者斯蒂芬?霍金所患疾病,這時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對生命即將離去的恐懼,而是希望把自己許多年來思考的一些東西傳播給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爾博姆老人唯一的學生,他們相約每個星期二上課,在以后的十四個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飛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兒去上課,在這十四個星期里,他們聊到了人生的許多組成部分,如何面對他人,如何面對愛,如何面對恐懼,如何面對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錢與文化,衰老與死亡,最后一堂課便是莫里老人的葬禮,整個事情的過程,以前這十四堂課的筆記便構成了這本《相約星期二》。而這本書的出版本身也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原先米奇?阿爾博姆并沒有寫這本書的打算,但莫里老教授在生命的最后花費了大量的醫藥費,他的家屬欠了很多的債,于是米奇決定寫出這本書,所有的報酬都用來償還老人遺留的債務。于是我們今天便看到了這本很獨特的《相約星期二》。而這本書在美國一經出版便轟動一時,曾經連續四十周被列入圖書銷售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