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結(jié)束了,面對成績,家長們的心情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憂。
有的孩子平時測試成績不怎么樣,關鍵時候發(fā)揮超常,看著比平時高十幾分的成績,家長心里樂開花。有的孩子呢,平時測驗很給力,關鍵時刻卻發(fā)揮不出來,成績平平,家長心急如焚。還有的孩子平時成績就不好,重大考試更是不盡人意,家長幾乎都不敢直面“慘淡的試卷”。
這種心情都可以理解。身為老師的家長都不可避免。偷偷告訴你,昨天我還在朋友圈看到同事在曬自家孩子做的滿分試卷呢。誰都想讓孩子成績好,那一個個高分就是家長努力工作賺錢的動力呀。甚至有的家長說,一看他考的那么點分,我飯都吃不下去了。還有家長睡不著覺,上班沒精神的,聽著都讓人不免唏噓。
可是光這樣難受也不是辦法呀,得想辦法幫孩子在期中考試的試卷中吸取教訓,亡羊補牢,尚未晚矣。
不要覺得分析試卷是老師的事情。老師在課堂上分析的只是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每個孩子有什么具體問題還是要靠家長發(fā)現(xiàn)并解決。如果光指望老師,累死老師也辦不到呀。
怎么分析呢?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分析知識點。把整張試卷從頭到尾過一遍。詢問孩子哪些題做的不順,花費時間久,或者碰運氣蒙對的,以及不會的。這些題目涉及的知識點要重點關注。
我建議每個孩子都應該有一個糾錯本。把不會的題目寫在糾錯本上,整本書學完后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復習,避免在熟練的知識點上浪費太多精力和時間。
其次是分析學習態(tài)度及方法。總有家長說,我家孩子聰明,就是不學。不學,聰明還有用嗎?沒用!那沒用的話就不要說了。來點實際的行動吧!端正學習態(tài)度,要讓孩子明白努力比聰明重要百倍。不要再自欺欺人自我安慰了。
端正學習態(tài)度之后,再來關注學習方法。有的孩子上課總想玩,下課狂補作業(yè)。或者該聽的時候不聽,偷偷寫作業(yè)。導致老師講的重點一點沒掌握,考試時一臉蒙圈。該玩時玩,該聽時聽,不要白白浪費精力,卻收不到成效。
最后是分析考試技巧。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很容易發(fā)生在同一道題上浪費很多時間的情況。導致不會的題不會做,會的題沒有時間好好做,甚至沒時間寫小作文。告訴孩子做題要遵循先易后難的順序,先把會做的題和占分較重的大題做完,這樣既保證時間充裕,又避免因大片空題而造成的心理慌亂。
還有做題一定要看題目要求,字跡要寫工整。家長可以檢查一下自家孩子有哪些不足及早訓練,爭取在期末考試考出好成績。
成績只是一個數(shù)字,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學習水平。畢竟考題很容易出現(xiàn)偏離課本、過于生僻等現(xiàn)象,希望各位家長冷靜對待分數(shù)。利用這次考試,給孩子梳理一下半學期以來的知識點、學習態(tài)度及方法,教給孩子考試技巧,遠比盯著分數(shù)唉聲嘆氣實用的多。
革命尚未成功,家長們多多努力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