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電子閱讀闖進了我們的生活,印象中電子讀物流行很久了,紙質圖書該何去何從?這個問題已經有很多人探討過,我也好奇的聽過一些“大師”或是“專家”們的見解,知道現在的實體書店一天比一天少了,但是對于那些真正熱愛看書的人來說,紙質書還是心中第一位吧,比如我,我就不會花兩塊五去買電子書,情愿花25買一本帶著油墨臭味的紙書,放在那里半年后再翻……然后一翻又是半年……何必呢花那個錢,所以我現在也很少買書了,直接泡新華書店,省錢。
記得早幾年的時候,雙休去得最勤的兩個地方,一個是KTV,第二個是書店,我好像在哪里寫過關于唱歌,喜歡被音響包圍的感覺,跟著旋律哼哼唱唱其實是一種很好的放縱。至于書店,在沒有帥哥美女陪著逛街吃飯的年代,書店真的是單身男女們最好的去處,既避免了單身汪獨自走在大街上碰見熟人的尷尬,又能多多少少灌點墨汁存在肚子里,我反正很喜歡去翻一些帶畫的書,哈哈,感覺又透露出我接地氣的一面了……人是視覺性動物啊,我就喜歡看帶插畫的書,還有時尚雜志什么的,里面花花綠綠的也很吸引眼球,除了財經和政治我不關心,對其他的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什么服裝設計,運動旅行,種花種草,對聯詩歌小說……比較愛看三毛和林青玄的東西,因為他們總能寫一些我沒見過沒聽過的場景和事物,其次就是一些當代小說……我記得我只為兩本書熬過通宵,一本是《紅巖》,另一本是《平凡的世界》,從天黑看到天亮,覺得一整夜的時間一點也不長,只是天亮后頭有些暈而已……。
我想人要定期走出去看看,走出自己生活中的人和小圈子,去觀望另一些人和另一些圈子,瞰過了整個森林,這樣才能不被眼前的小葉子障了耳目,有人說,想要看清人間的事,必須站到比人界高一層次的地方,能用改變生活環境或改變心態來廣擴自己的視野,確實是再好不過的事了,看書和出門其實是一個道理,一直有這么一句話:"要么看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這話已經太老套了,所以后期又流行起另一句話了:"世界太大,想出去看看...'' 奈何我是錢包太小的那一類,所以我只能看書,嘁,讓我愛讓我恨的--書~
在讀書這件事上,我很不爭氣的把書念得很差,人生中在學校得到的榮譽想想真的極少,一個喜歡瞎思考的人,要么成績好到爆,再要么就只能呵呵了,我也因此耿耿于懷到有了心結,至今只要瞅一眼某某高校的大門,就會不正常很久,也無法說明白當時涌上心頭來的到底是些什么感想,沒有類似經歷的人說了也不可能會懂。
對我這個連夜校都沒正兒八經結業的人來說,談書?看書?連提到“書”這個字我都該自慚形愧到死了吧(沒想到現在我的孩子都是"書"字輩,這是要跟書糾纏不清的節奏啊),既然該受的刺激也大大小小嘗過了,也就更能平常心的來講讀書這件事了,我確實在公共場合都是偷偷看的,'書'這東西是有很高文化水平的人才不恥翻看的,像我這樣的人捧著書就應該感到可恥,所以我要躲起來看才行,自從知道這個道理之后,就不敢誠實大聲的說‘我在書店’‘我在看書’類似的一些話了,哈哈哈一點也不夸張,甚至有時候說之前還要深提一口氣,來填充點所謂的底氣,說起來可笑但我只能用這種自潮和漠然的姿態,以表示我現在已經遺忘了自己的過去...我一直記得,記得我有過的無法繼續的夢想,我對文字的熱愛肯定是比不過郭敬明,因為他經常寫字到深夜,而我沒有,但他寫的都是我有過的感受和做法,對文學的癡迷對文字的亢奮都很清淅的出現在我的記憶中,大半夜突然有一些感想會立馬掀被子找本找筆,當然那是在一個人的時候,當著誰的面我都是做不出這種偏激的事的,因為我不想好端端的引起任何人的嘲笑,關于書關于夢想關于提筆碼字,都自然而然的成為我主觀上不愿去正視的事件,盡管如此,我還是斷定我不能丟棄碼字這個行當,因為我還能寫得出來??;因為總能給我關懷;也因為它確實陪我度過漫長的時光......字仿佛也有生命,字比人更有溫情。人們總能記得那些最低落的時候陪伴在身邊的人和事,而碼字填滿了我生命中的每個低潮,我還是個學生的時候想過,幾年下來畢業了做個雜志社報社的小員工,泡在文字世界中累而不疲,混到生命終止,人生也湊合著圓滿了,這是我高中之前的人生規劃.
但我的算盤打錯了,我用來大學畢業的那幾年被一場流放所代替,我一下子變成了一個沒有目標的人,未來的路渾沌一片,難堪的空白擺放在我眼前,我想跟命運較勁,來場華麗的逆襲,但這有可能嗎?我不知可否的無數次參考著不同的軌跡都只為達到一種結果,把自己打量了又打量,終于不能,然后心灰然后躺下睡去......也不是人人都會有這種苦惱,可能只有我這種想法太多又暗自要強的人才會覺得是個值得掛心的事,但心儀了好久滿心想著要完成的一件事,突然間變得根本就沒機會去親近和追求,有被生活欺騙的感覺...然而在命運面前,輸的只能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不知不覺的就成了一個裝鎮靜的人,以為時間會讓過去的過不去的都過去....但是,還是會有一些場景一些畫面會讓人瞬間石化,,,原來從未忘記。
一個丟了夢想的人--我不甘心這樣定義自己,可是它是真的,很可能永遠都是真的了。這并不是十幾歲時我能想到的今天會有的模樣,相差太遠太遠。將來,我想不到我要用怎樣的態度來引導自己的孩子,告訴TA,媽媽也曾有過夢想只是被現實折斷了翅膀?還是告訴TA,夢想都是泡沫不追也罷?可能這些都不用太著急的想什么,但是我很早就為此而困惑。我從未真正努力獲得的東西,又拿什么來分享和給予,我會是一個沒有資格傳教的人,我會是一個沒有話語權的人......
好了,我翻書的時候總能想很多,看電視的時候也一樣,跟學校有關的我都想跳過,繼承者里的女主角站在某國的某校時,她的眼神她的發呆演得很豐富,但是真正感同身受過的我看到這里時,心情是不能平靜的,畫面上演的是校園愛情戲,看的人都各有感受,我不知道社會上有多少沒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可憐蟲,倒是聽過無數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跟我說:上學就是浪費時間和青春,在學校除了玩啥都學不到...說這些話的人是否想過,那些不用擔心掛科不用擔心學分的人,要用多久的時光去做一件事------接受自己.
去書店去的多了就開始嫌遠了,???狠不能把書店搬到自家隔壁,后來,就幻想著捉磨著自己有一家書店,想翻某一本書的時候隨手就能拿來翻,甚至想著書店里放哪幾首輕音樂,都知道傳統書店光燒錢不掙錢,一直以來,我內心對開書店還是有憧憬和向往的殘留,不是開一家小書店那么簡單哦,幻想著開一家私人圖書館......幾層樓全用書碼起來的那種(OMG好壯觀好高規格的感覺?。?,格局鋪灑得有些大了,捂臉!~在我的任性還撐不起我的夢想時,就是該閉嘴的時候了~~悄悄的挖沙玩泥巴。
自己的書店是沒有指望了,我就幻想著以后買房也一定要買在學校邊上,這樣方便我有閑功夫的時候去學校圖書館免費看書啊,還可以帶上孩子一起去啊,可是后來等到真考慮買房的時候,這個條件完全被我無情的忽視了,因為我發現我不是真的想開書店,我只是想把自己放在書堆里不出來,就是不出來……我哥曾經諷刺我說:“你就和書過一生吧”,我沒有告訴他,其實我在內心沖他翻白眼了,一個人只能活出一種人生,可是從別人的書里,能看到N種你沒有試過的沒有經歷過的,不是很有趣么?有趣的事情可以多多涉獵挺好啊……。后來我媽也說了:“你的工資都送給書店了…買幾件好看的衣服吧,看你都穿得些什么?”…她覺得我品位很差,我覺得我的衣服都很好看啊,是她不懂欣賞,
,她哪里知道,那些年我花錢買的不是書啊,是一滴一滴補腦汁啊……
書店看來是開不成了,但是未來,書房可以有。
結婚之前曾經商量過,希望未來每年都能有至少一次旅游,然后,我要在去過的每一個地方挑一本書帶回來收藏,現在兩年多過去了……跟浪漫有關的想法都被現實撕碎后丟進荒野埋葬了,不過還好,還好腦袋還是自己的,還好幻想是自由的,好吧,就像一些朋友寫的--“為了完整的人生體驗,把大寫的我縮寫成小寫的…這就是婚姻”,今天的主題不是婚姻,下回再寫婚姻,可能不只是婚姻如此,縮小自我是必然的,就像從一開始想要幾層樓的圖書館,最后只想要一間7平米書房,給靈魂一個安身之所就極好,不在于大小,在于柔軟心安。
碼完字又自己修圖,滿滿的成就感都砸向我吧...之前拍的一些沒用的照片都開始有它們的用武之地了...照片修完之后看著有一些也還像是那么回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