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這個詞我們可能并不陌生,有時會聽說誰誰家的小孩得了自閉癥,大家會為之惋惜,覺得孩子很可憐,得了那病。但我們對自閉癥的了解,對自閉癥兒童的了解,幾乎沒有。只有那些有這樣孩子的家庭,才會去關注,去了解,但常常也是不知所措。
據統計目前自閉癥患者占人群中的1%,癥狀通常出現在生命中的前兩年,常在12月內被觀察到,如果癥狀較輕,也可能在24個月后被發現。一旦有了這樣的孩子,對于整個家庭打擊是巨大的,孩子怎么看病,去哪里去治療,可不可以看好,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一系列問題擺在面前。
那么自閉癥的癥狀是什么樣子?我們普通人是否可以識別?答案是可以的。
癥狀特征:
這類兒童與他人交流的問題,有自己的一套固定興趣或重復行為。許多有此障礙的人可能無法應對日常事情的變化,缺少目光接觸,缺乏與他人的互動,難以分享游戲。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有這些情況,一定要去醫院進行診斷。
那具體又有哪些行為活動呢?
經常用有限的語音,表情或言語的來回交流。缺乏情感感受或興趣的減少,無法對他人接觸做出反應。
在接觸他人時,缺少目光接觸,缺少面部表情,像微笑或皺眉。不去看其他人手指的方向。
兒童在改變行為,適應環境方面,體現出問題,不愿改變,改變非常困難,對新環境非常抵觸。交友存在問題,對同齡人沒有興趣,不愿和其他兒童互動游戲。
有固定的重復行為,興趣,模式。比如經常拍手,重復聲音短語,進行多次重復玩具的排列。堅持相同的活動,稍有改變就特別痛苦。每天必須吃相同的食物,有強烈的固定的興趣,伴有極端的或強烈聚焦超出正常。
對特定的景象,聲音,氣味,質地,表現出強烈反應或毫無反應。比如對疼,冷熱沒有反應或者麻木。對于某些聲音特別不喜歡,對光和運動特別喜歡。
以上是一些典型特征,這些癥狀的程度在輕度到重度之間,可以隨時間或環境而變化。早期的診斷和治療,對于減輕癥狀,提升兒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質量很重要。目前就這一病癥的病因還沒有清楚的解答。可能與環境和遺傳有一定的關系。
關于治療方面,由于自閉癥是一個終身的障礙,雖不能治愈,但早期的診斷治療可能會使情況變好,不同的兒童適合不同的方法改善行為和溝通模式,技能建構和教育十分必要。
對于自閉癥的家庭,有一些建議:多搜集相關的來源規范的信息;每一天堅守一個日常生活活動時間,比如吃飯,學習,娛樂;和其他這樣家庭聯絡,分享經驗和資源;了解更多關于自閉癥兒童的社會福利權利。
今天就介紹這些,寫這篇文章主要是學習了一些自閉癥的知識,想給予大家更多在這個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識。本文的知識點主要摘自《理解DSM-5精神障礙》一書,在此謝謝張老師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