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以及傻B甲方。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我就笑得胃疼,我想到了一位設計師朋友。他姓楊,以前在設計之都深圳混,自稱很牛,當然,作品也牛。
可能從事廣告行業的人大多都被甲方折磨踐踏過,楊先生時常跟我吐槽深圳遇到的極品客戶,感懷自己的懷才不遇。一部作品出來,如同自己的孩子誕生,但是設計師要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孩子被傻B甲方一遍又一遍的蹂躪侮辱,自己不能表現出絲毫難受,還要在與甲方的切磋中顯得十分享受。
我對楊先生深表同情,諫言道,你可以先詢問清楚甲方的要求啊,這樣就不至于總是改改改,改的人想吐。楊先生說,要求也會變,作品的藝術性根本無法用言語直接描述,只有你做出來了客戶才知道是什么東西,做我們這一行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畢竟客戶是出錢的人,而沒有完成作品,你連展示自己的機會都沒有,當然,如果你名聲在外,牛到客戶只認你這個人而且聽你指揮,那當我沒說。
有的朋友會認為:完成是態度,完美是追求,做人難道就不能有點追求?先完成再修改是在退而求其次,這樣的人沒有追求,辦事敷衍。我認為大多數情況下,這種想法是不成立的。一個項目以及一件事的進展往往不是由一個人決定,它由多方力在起作用。個人踟躕不前,只會拖累團隊。
一位IT工程師朋友說,我們經理時常灌輸:做項目不能一開始就追求完美,這樣會走很多彎路。要先把框架搭建起來,然后再逐步優化走向完整。要求一次到位這是不現實的,軟件后期很可能會發生變動。你一開始精心設計的完美方案可能因為一次需要而被大幅度改動,如此這般,你前期投入的時間就都打水漂了,倒不如先寫好通用部件,框架設計的寬松些,最后根據項目需求添磚加瓦。
對團隊而言,執拗于細枝末節的完美會造成事半功倍,影響整體運作,一旦全部工作推翻重來,會讓人心態失衡,心生埋怨。
就個人來說,追求完美的人熱衷于拔高自己的心態,喜歡等待時機,但是好的時機千載難逢,于是缺乏勇氣的人很難邁出第一步,責任心強的人在不斷苛責自己的過程中消耗著雄心壯志,意志消沉。
大學畢業后,我在一家物流公司總經辦從事文職工作,每天要在下午三點之前撰寫一篇與公司有關的新聞稿給總經理審批。在入職初期,工作開展的比較順利,但是越往后越艱難,固定的場地、穩定的員工、周發性的活動使得新聞立意無法次次創新,如果get不到合適的新聞點,我咬破筆頭都沒有動筆的欲望,因為我不想心不甘情不愿生出一個自己都看不上眼的孩子。然而完成不了工作又使我焦慮痛苦,甚至對自己很失望。
工作時常拖延,上司得知我的近況后,鼓勵我邊寫邊想,打好框架再做修改,先行動后冥想。這個方法有違我的初衷,但是在執行中居然也收獲不少。未完成的事情,永遠沒有結果,沒有結果的事情再冥思苦想也沒有用處。有時候,動筆之初沒有靈感,但是寫到中途卻又文思泉涌,過于執念于一個想法容易讓思維變成糾結,執行中氣沉丹田心如止水可能會另有收獲。
現在想來,沒有靈感就不動筆,其實是一種傲嬌的情懷在作祟,所以我們有時會看到一些高標準嚴要求的人放棄前進,做事半途而廢。都說你不逼自己一下,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但是你也不能把自己逼的走投無路呀!黑暗中,只有一步步往前走,路才會越來越明朗,走著走著,也許天就亮了。
此外,完成一件事帶給人的體驗是那些口口聲聲說不完美無法繼續的人無法感受的,它可以讓你收獲經驗、滿足感、自我肯定,這些正能量能促進積極的心態,讓人做事更加自信,并造成良性循環。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運動場上明知勝利無望,還堅持使出全力比賽的人值得敬畏。
今天,你拖延了嗎?
親愛的,在完成中追求完美,做一位奔跑著的行動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