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幫我做個推薦系統吧,簡單點的就行,明天上線吧。
程序員:...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等等,產品跟開發有友誼嗎...
一、小船哪里來
最近大家朋友圈里都發起了大水,有那么一批人上了了救生船。誰知這船說翻就翻,這就是友誼的小船。,
那這個梗是從哪里來的呢?無緣無故這艘船成為重量級殺手,不斷在各個朋友圈里淹死各種人。
其實,“友誼”的英文是“friendship”,而ship就是小船。
最早出現的梗在《老友記》中:
what's the one kind of boat that can never ever sink?
what kind? A friendship
《破產姐妹》中,了不起的翻譯團隊已為互聯網傳播熱點埋下了一個神奇的梗。
二、小船怎么劃
對于一個短時間內病毒式傳播的熱點,有其偶然性、而有其必然性。除了推手推的有具體載體的話題事件外,我們來看看這種自來水的全民事件翻船事件有哪些特質
傳播,是從一個節點將信息傳遞到下一個節點的一個動作。在一個傳播網中,節點間是相互獨立,而相鄰節點間又是存在一定的連接與權重。
從信息的接收、認知、分享三方面進行分析:
2.1 信息接收
從傳播中的某一個節點截斷來分析整個傳播鏈中的關系,當這個節點接受到上一個節點傳遞過來的信息,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獲取該節點用戶的注意力并使其成功獲取關鍵內容信息?
- 輕內容:在信息爆炸、注意力分散的今天,一次傳達一個簡單信息已經是夠了。快速傳播之所以能快速廣泛傳播,其本體大小是關鍵。一個包裹搞不了飛鴿傳書,一箱金銀財寶裝不上快馬的背無法日行千里。緊急時刻,只能收拾細軟敏捷行動。腦白金洗腦的話變化很多種場景畫面,這么多年傳遞的只有一個信息;內容輕的另一個意思是不能太過專業細分,輕得內容的覆蓋群體是全量的。
- 好載體:信息的載體也是很重要。微博、朋友圈等地方的輕內容促使其在快餐信息的今天占住了自己的位置。好載體有兩方面要求。一是傳遞全量信息,然而單純的文字又傳遞不了太多信息,那么簡單的圖片加文案搭配更容易。如之前的“主要看氣質”等梗的傳播。那視頻不是能承載更多信息展現更富媒體化?我們再來看看第二方面。二是接收成本低,如果是一個長時的視頻,用戶需要花費大流量、注意力,所以如果是個大視頻,諸多考慮可能就直接略過了。這就是小視頻應用火熱的低門檻優勢。
友誼小船便是具有極輕的內容、合適的載體。然而這是基礎中的基礎。
2.2 節點認知
當載體合適,內容合適時,節點用戶便會嘗試對其內容信息進行閱讀認知。
- 場景代入:當人獲取新的信息時,會在已有的認知范圍內尋找可匹配代入的場景。在現有的認知場景內進行搜索,包括信息背景、社會關系、語義上下文等。若信息場景與自己的身份認知匹配,則會將自己進行身份代入。而“朋友”的關系場景適用很多人,很多背景。工作場景、生活場景,對應的員工-老板,老公-老婆,同事-同事等關系,每種身份都可以找到可代入的身份場景與具體矛盾細節。從而能引起用戶共鳴。
沖突創造:場景引入、身份代入只是把客人引進門而已。對故事的共鳴程度還需要看內容的質量。看小說的經驗告訴我們,營造各種矛盾沖突是讓人愛不釋手的主要關鍵點。各種矛盾沖突的起伏重疊、綿延不絕,才構建了小說的故事性。沒人喜歡看公主與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總要有個刻薄的皇后,或者奸險的大臣出現。所以傳播的內容中的沖突越大,與自身的代入重合度越高,則能更好地獲得用戶的認知認同。而“朋友小船”的各種身份代入后的沖突制造能以一種調侃的方式,既表達了沖突的吐槽之意,又輕松有趣非正式!能讓人溝通表達沖突的同時又帶有較小的心理負擔。
話題性:話題是指談論的主題。自己一人是形成不了話題(除非精分了),話題是需要社交環境與群體的。而話題性需要1.點所提到的“場景代入”具有群體受眾,而且是該群體內普遍存在的沖突矛盾,最好是主要矛盾,才能引起一個群體的共同認知認可。前兩者的前提再加上對群體的覆蓋形成話題性。以“小船翻”的具象情景概括描述各種沖突場景,很好地將各種細分具體的情況統一成一個話題“小船翻”。可以想想,如果各個行業描述各自的沖突都是“產品經理與程序員的撕逼”、“老板與員工的死逼”、“測試與開發的互掐”......那無論在具體的身份場景中如何熱門傳播,都無法在大覆蓋范圍內形成話題!
當群體對信息進行感知認可后,其認可程度直接影響其分享傳播的欲望。
2.3 分享傳播
分享有諸多原因,該動作其實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分享的本體,一個是分享的受眾。從架構上我們簡單從這兩個角度討論轉發內容至朋友圈有可能有如下幾個典型原因:
- 益己——自我標簽:想告訴其他人,我跟轉發的內容有關聯。如雞湯勵志、炫酷裝X等;亦或者對某些內容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想告訴別人我是有思想的人。諸如此類,無非是想告訴朋友們,我是XXX樣的人;
- 益己——情感宣泄:有一類人,沒那么多心機。他們出發點不在于他人,只是簡單的情感宣泄。多見于一些新聞內容、娛樂八卦等。
- 益己——知識管理:也有很多人用轉發代替“Mark”的方式進行有用知識的收藏,包括技能內容、各種干貨。
- 益己——對話溝通:“老公應該為老婆最的XXX件事”,“優秀的老公是這樣的”等等,其轉發具有社交指向性,實質是轉發給某些目標群體看、實現非即時非強迫非正式的溝通交流;
- 利他——轉發一些覺得對他人有用的東西。此類在老年人的朋友圈尤為突出。如各種養生知識,如幫轉各種“XXX一定要知道”、“為了你的XXX,轉發給他們看就能救他們一條命”等等。
小船的主人們,更加傾向于情感的宣泄與對話溝通。特別當這種矛盾沖突是職業中典型的、生活中常見的!當這種吐槽能以輕松愉快的方式表達出來,傳遞一種溝通的信息給對立的一方時,似乎這種話題更加輕松了,從而在滿足傳播欲望時又不帶有包袱。
三、小船如何不翻——協作上下游
說起事件的傳播,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共性。然而不是滿足所有成功共性的就能成功。就像很多成功的人,若讓他從來一遍從一開始走起,也不一定會一樣成功。特別是信息文化性質的內容,更多地會受人類復雜心理動態影響。所以內容的質量與大眾心理把握等都有極高的要求。而上述的內容,更多的是討論傳播中的各種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說完小船的傳播,不如講講“如何防止友誼小船說翻就翻”更實用?
小船內容描述的雙方無論是職場的、生活的,都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對立的雙方往往是群體分工協作中的上下游。
如互聯網中,分工協作明確,職位上下游間存在各種磨合碰撞點,特別以產品經理為中心。出現產品經理與設計、產品經理與開發、開發與測試、公司與個人等沖突點,都是在協作流中的關系連接。產品輸出產品方案,而需要下游的設計進行UI設計輸出,需要下游的開發、測試實現并保證產品質量; 公司作為整體業務上游會將任務拆分后授權給個人去實施。
如家庭關系中,為了維護家庭穩定、后代繁衍生息,長輩將上游的任務繼續傳遞給下游的子孫們,完成傳宗接代、壯大種群的重要工作,其實質也是處于同一個協作流中。
如具體的某種關系,如朋友或情侶,都是為完成兩者間的關系穩定,提供心靈或生活上互助的協作流關系映射。只不過這種關系中,上下游關系不明顯確定,根據不同具體的事情會變換上下游位置關系。
甚至看到不同種群中的領地爭奪沖突,似乎一開始就是處于對立面而不是一個協作群體中?其實從整個物種的進化中,兩個物種間的交叉,其實是自然通過協作沖突的方式優化種群間的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從而促使整體生態的有益發展。
綜上,矛盾沖突源于協作,源于上下游協作時對接的摩擦。若在具體的場景里,可進行嘗試如下方式:
- 增加非正式協作:做事前,先做人。雙方的接觸熟悉程度,能直接影響溝通成本。不熟悉的雙方,首先在溝通上就會存在不同的心理抗拒門檻。熟人一句話能搞定的事,陌生人可能需要通過各種正式的流程規則進行約束;另外,不同的熟悉程度,溝通效率也不同。思維方式文化背景等差異總會使得溝通雙方不能準確快速獲得必要信息而導致信息不對稱;最后,非正式協作中,能讓人感受到具體個人的魅力,從而決定他是否愿意跟你在工作之外有一份情誼或一份尊重。
- 優化協作:無論從協作質量,還是順暢度上,都能進行優化使得上下游的協作者感到你的工作誠意與能力。首先是職責范圍內要做好,協作上的工作是對方對你工作對接的直接內容。比如你沒做好產品功能設計的本職工作,到處留坑,那就算你對UI的工作指點評判多有貢獻也是于事無補的;另外,在本職完成的基礎上,換位思考也是極為重要。如產品方案在實現功能的同時、也要為開發考慮實現的難以程度。可以通過與開發的溝通交流討論從各個方面衡量都較優的方案。
- 上帝視角:脫離具體分工的視角,去看整體協作流程是否有哪些銜接不合理或可優化改進的工作流程、方法等。當你不在從自己職位本職上去思考而有更多大局角度時,會不再計較具體工作的得失而著重于整體協作的優化掌控上來,那么你不再只是在建造“友誼的小船”,很可能是一個航空母艦不再會那么輕易地翻,抑或者是艘潛水艇,永無翻船之日!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說不翻就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