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小A聊天,她說:“總也沒聽到你說你家里的煩心事,似乎你家天下太平,真讓人羨慕!”
小A說這話時兩眼放光,仿佛我家就是天堂,而她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一樣。
“不是似乎,是貨真價實的天下太平!”我恬不知恥的神補刀,讓小A愈加憤懣自己的婚姻選擇。
“都說婚姻是女人的墳墓,你說女人結婚為什么?”小A不甘心的繼續發問。
我一臉黑線,頓感情況不妙。果不其然,小A啟動電視劇自動播放的模式。
“婆婆一天什么也不干,就帶個孩子還天天喊累~~~就說帶孩子吧,連頭發也不給洗,我每天下班回家都能聞到孩子頭上的餿味~~~每天就知道數落我,她兒子一提起拖把,她就飆高音喊我去幫忙~~~”
小A吧啦吧啦連續續播放了近半個小時,最后被星巴克的咖啡摁了暫停鍵,話題迅速從婚姻轉到美食,我心竊喜。
安靜不到5分鐘,上一問題還未解決,小A又來補刀:女人究竟為什么要結婚,還要負責生娃?
這問題太宏偉容我喘氣兩分鐘。確實,最近網上這種不婚主義的雞湯挺多,諸如結婚只對男人有好處:收獲一個免費的保姆,多一個人分擔經濟壓力,多一個人照顧父母,順便輕輕松松擁有一個和自己姓的孩子;而女性結婚就是賠本買賣,不僅身邊多了一大家子,還有委屈自己改變二三十年的生活習慣去適應一大家子,班要照上錢照賺,娃兒照生家務活全包,還隨時都有可能遭到婆婆的嫌棄……所以結婚的女人都很傻,明明結婚對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那為什么都還要來結婚?
我只能說這種觀點乍看之下順理成章,很合乎情理,但這種雞湯真心有毒。想要在當下環境生活得太平,可以丁克但不能缺少一紙婚約。
雖說中國文化在大踏步向前,但傳統的婚姻關系,婆媳關系依然是中國一大特色。即便婚前看透婚姻,還是有很多人憧憬婚姻,甚至愿意為進入婚姻赴湯蹈火。
打比方說,現代女性上能換燈泡下能開跑車,錢自己會賺生活自己能理,偶爾約上閨蜜三五成群喝喝咖啡逛逛街,不開心時能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日子要多快活有多快活,要多瀟灑有多瀟灑。真真不必非要上桿子結婚生孩子,從此將自己的后半生綁在另外幾個人身上。
可是,看看最近明星或老百姓關于婚姻的狀態:自信自立、膚白貌美的林心如可以不用結婚,但最近她“婚”得風風火火;恣意瀟灑、能文能武的鐘麗緹也可以不用再嫁,最后她還嫁給了小鮮肉;汪峰多次離婚,卻還有章子怡許配給他為他生女;諸如文藝青年、職場精英也可只戀愛不結婚,但他們還是都婚了,有的甚至還不止婚一次。
所以說嘛,即便知道婚姻有毒,但女人們還是趨之若鶩,不能只要戀愛不要婚姻對不對?
有人想通過婚姻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有人想要婚姻保證穩定的生活方式,也有人為了物質而結婚,也有人是為了純愛而步入婚姻的殿堂,更有人為了有穩定的性伴侶而結婚……出生—長大—結婚—生子—衰老—去世,是人類繁衍生息的完整鏈條,結婚生子只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兩個環節而已,既然如此,是否我們為什么要結婚就成了不需要爭論的題目?
可是刨去金錢,愛情,性等原因,還有一個理由通常會被我們忽略。那就是我們都需要一個男人,以幫助我們來避開世俗的眼光。一個女人40歲了不結婚,身邊總有人會對她的生活指指點點,有些是好意怕她孤獨終老,而大多數人是抱著看戲的態度,咂摸這人是不是有什么身體或心理疾病,繼而每次看她的眼光都變得意味深長。
單身女人年齡越大就越有聚焦目光的本領,這或許是中國剩女界的一大特色定律。一個女人終其一生不婚且無子,不管是什么原因,最后都被被貼上“可憐”的標簽。即便中國如今已逐步發展到不需要子女養老的地步,即便那個女人事業有成家財萬貫,但沒有子嗣養老送終仍被定義為孤寡老人。然后生前生后都會被人冠以孤寡老人之名,并被人堂而皇之用幫扶慰問地形式對自己的生活指手畫腳……
所以,女性都需要一段穩定且健康的婚姻,去消散聚焦在自己身上的不良目光;我們也需要生那么一兩個孩子,去證明我們也為人類繁衍生息做了貢獻。當然,你也可以不婚或丁克,只要你有足夠的勇氣挑戰這世間的輿論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