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作者說所說,這本書的題目具有很強的吸引人的能力,而這又是作者高效學習后運用的結果。
從而,我想提出我們大部分人,現在的學習狀態是,學的太多,用的太少。將知識,用起來,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精彩。
第一部分,我將把整本書的核心列出,供學習者學習。
一、前言
找到知識的關聯,并把他們形成自己的觀點(任何一門知識都不會單獨存在,我們應該跳出本門學科,從外面的世界看待本門學科)。——這就是整體性學習方法(多角度看待知識)
二、整體性學習策略
這不是精確復制我們書本上的知識(想一想我們以前的學習方法,貝多芬)
這主要基于三個點:
1、結構
建立知識結構,將各種知識之間建立更多的聯系
2、模型
目的是壓縮信息(比如書本的目錄),將核心概念聯系在一起,創建一個模型。(具體應用可以參考思維導圖)
3、高速公路
將知識結構聯系起來,在專業領域外建立新的結構(比如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信息和我們聽到的信息聯系起來,會更加的理解摸個知識點)
以上提到的是感知結構,還有關系結構(相鄰學科之間的關系,特別是二級學科之間的聯系)、基礎數學結構(主要是講信息加減乘除得到新的信息)
明白以上的基礎之后,還要了解整體性學習順序
獲取——理解——拓展——糾錯——應用
1、獲取
注意三個方面
1)簡化,信息盡量壓縮,找到真正的知識
2)容量,盡可能獲取更多的知識
3)速度,講究效率
2、理解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拓展
也是有三個方面
1)橫向拓展,同一時間點上面,還有什么知識,結論,類似的有哪些
2)縱向拓展,知識都遵循一定的規律模式
3)深度拓展,知識背景的拓展
4、糾錯
我們永遠都是在錯誤的道路上慢慢的變得正確
5、應用
將知識,用起來,否則,學了就會忘記
6、測試
將以上的步驟進行詢問,比如,是否糾正對了
注意:
1、不必遵循以上的步驟,因為我們很少在知識完全正確的情況下進行試驗和應用
2、了解我們的信息結構
1)隨意信息
一系列事實,日期,定義等(人們無法加工,若有聯系,盡量發現他,最好不要花費整塊時間去記憶這類知識)
2)觀點信息
論文中常見,需要辯證的對待
3)過程信息
我們做事時,往往遵循一個過程,去政府部門辦事常見
4)具體信息
在實際生活中可以聽到,看到,觸摸到的信息
5)抽象信息
不容易在頭腦中形成圖像來的信息
三、主要是一些技術上的建議
1、獲取知識
1)快速閱讀,指讀法,練習閱讀,強調速度;積極閱讀(思考信息的主要觀點,怎樣才能記住,拓展應用)
2)筆記流(將知識聯系起來,類似于思維導圖)
2、聯系觀點(本書的核心)
1)比喻,將抽象性的觀點進行生活化的比喻
2)內在化,將記憶性的東西形成思維在頭腦中,病運用其他感覺器官吧知識內化
3)圖表法,用圖表簡化流程圖
3、隨意性的知識處理
聯想法(國內新東方的聯想記憶單詞法,可以自己創立聯系);掛鉤法(形成自己的一套記憶固定模式,以后遇到性的東西就將性的知識套上去);圖表壓縮信息
4、知識拓展
實際應用中,以項目為基礎進行目標學習,在發生錯誤的時候記得糾錯和解決辦法不要單一
附錄:
一、費曼技巧
1、理解那些你沒有真正掌握的知識點
2、記住你能理解,卻可能在考試中遺忘的知識點
具體:
1、選擇要學習的概念
2、試圖為你的學生講清這個概念
3、不懂時,回過頭來,重新查閱資料
4、用大白話來解釋
二、高效率學生
1、進行能量管理,身體和精神
2、學習只占生活的少部分(不會花全部時間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學習是一個系統,不僅僅是輸入,還有寫作,創作等輸出)
3、不拖延
4、批量處理一些信息
5、有組織(知識有組織,知道生活中自己要的是什么,知道時間如何分配)
總結:就是不要單獨的看待書本得知識,努力將知識聯系起來學習,我們高考600分和400分,絕不是我們的智力相差200,而是我們的方法不到位,一開始我們的知識系統就是不完整的,所以需要重新塑造我們的系統,那將是一個新的開始。
更加重要的是了解你現在的生活,和將會擁有的生活
第二部分,是我突然發現的,寫給自己。
我在將這本書的筆記寫完后,發現,我的一些方法和作者有點類似。
感謝偉大的時代,讓我知道許多有效的學習方法。
我曾經花一個月運用思維導圖,背完五本書,我也喜歡在A4紙上將整本書做完筆記。
這本書閱讀起來,加上寫的筆記,花了我三個多小時。書籍還提供了一些練習,如果要做完的話,作者的意思是要兩年時間,其實不用吧,我認為是這樣。
字有點丑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