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無聊下了《西游記》,四本里面似乎就這本未看完了,就準備囫圇的過一遍。至今看得半本了,又耽擱了。雖然還沒看完,但是今天還是從這本書來說起。
西游記也是一本說書味很濃的一本書,它是由一個個故事連串而成,可是又不如水滸這般捏合得好,所以前后有些矛盾、重復,總是不可避免;譬如說這江流兒唐僧,取經前后這性格志向差距就很大,有了悟空后,肚子餓了抹眼淚,被妖怪捉了抹眼淚,夜里做個噩夢也抹眼淚,一不遂意就要念緊箍咒,全沒了當初為父報仇的決絕和一路向西的堅定,確是好笑。似他這般碰著妖怪就毫無慈悲之心,見化著人形就婦人之仁,遇著艱難險阻就以緊箍咒來要挾孫悟空的金蟬子,甚至可破戒打個誑語,如何取得大乘佛法。說白了,他不過是另一個嗔于“大乘佛法真經”的金池長老罷了。至于斗戰勝佛,就更無佛心可言了,不過是被挾著,最終成了正果,受人禮拜。
世俗對于佛法的禮拜,并無需多少佛法的弘揚,也無需多少佛心向善,不過只要此人原是“金蟬”化身罷了。
敝村有一寺,常有善男信女布施做法事,或者念幾部真經,保佑一時平安(富貴、功名),供奉些香燭;更有甚者,只孝敬些香燭錢,連這幾部真經都讓寺里師父念了。若說佛法真意,一群七老八十的老太太老太公,去念懂甚多的梵音佛經,卻也難為。只說這布施,今日他家,明日他家,落得攀比。單說一件趣事,寺里老主持圓寂,兩個弟子便爭了起來;所謂一山不容兩廟,另一人出走;卻說換屆選舉時節,一票值千金,出走的尼姑俗家父親拿著寺里的土地證說該寺土地證上名姓等級的是自己女兒,現主持不在里面,自然不算村里的人,沒有選舉權。原來老主持圓寂后,這尼姑去登記土地證之時,就不把另一人登記進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大雄寶殿也不例外,迎客彌勒笑哈哈,出門卻見降魔韋陀怒目視。
或有家里禮佛的,娶了個基督徒媳婦,便不再許人家禮拜了;或有信上帝的,不進寺廟參觀,說這是有違的……諸如此種。
大約百年來,禮敬宗教,始終如拳眾一樣,雞血狗血若是滅得了洋槍洋炮,也是要拜一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