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這件事只要是健全人,是一件張嘴發聲就能做到的事情。我們的大腦從清晨醒來那一刻開始,就辛勤地投入每一天的高速運轉。最能表達我們大腦活動的,當屬我們的語言。
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墒钦f話水平的高低,讓聽者愉悅、言辭得體卻是一件大有學問的事情,需要我們終身修煉永無止境。
有的人說話讓人如沐春風,有的人講話讓人六月寒冷。語言就是有這樣的魔力,為數不多的漢字組合就能讓對方的感受天上地下。
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受一些文學作品影響,總是把會說話的人歸屬于擅長阿諛奉承之輩,不但自己不屑為之,甚至對這樣的人內心有點嗤之以鼻。當然日后才明白,這樣的想法多么簡單幼稚人云亦云。
后來,因緣際會和當時曾心存偏見的同事小靜共處一間辦公室才發現,她的會說話源自她的肯用心。
女同事新添置了一件羽絨服,喜滋滋地在辦公室走起了模特步,給大家展示。講真,款式還好,時下流行的上緊下寬韓版風格,該女同事腿比較短粗,整體看上去顯得有點矮胖。
小靜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些,她是這樣說的:“這件今年的流行款好漂亮!你再配雙高跟靴子肯定回頭率不是百分百了,是百分之一千!”
大家都被她的話逗樂了,嘻嘻哈哈調侃一通各自愉快地分頭工作。第二天,那個女同事還真換了一雙高跟長靴,確實效果好了許多。
小靜只字未提女同事的短板——腿短,個子不高,卻用迂回的方式給了她更好的穿搭建議,也實話實說贊美了衣服。
這樣的對話,說者用心不違心,聽者開心還走心,皆大歡喜。
對于我這種從小在老媽“講真話”教導下長大的孩子,也算是上了一課。我們母女間的對話常常是這樣的,前提是有陣子沒見,此為背景,
“你這件衣服有點怪怪的。”(心頭一緊)
“可是我喜歡啊。”(拼死抵抗)
“知道你喜歡,可是和你的風格不搭。還顯胖?!保ㄓ悬c崩潰)
“人家已經買啦,我覺得挺好的。”(繼續拼死抵抗)
“我只不過是說真話,總不能明明很難看還要假裝說好看吧?”(崩潰中)
“老媽......,我有事先走了。”(哀嚎并奪門而逃)
“你看你這孩子,從小就這樣,不讓人講真話。我還不是為了你好。買衣服不要亂買,一件精品抵十件......”(瞬間天空灰暗,心情不美麗,煩躁郁悶中)
結局就是這件引發爭論的衣服就此被打入冷宮,老媽一提起衣服的話題就心頭一顫。
“這件衣服在哪兒買的?”(緊張并豎起汗毛)
“怎么了?”(充滿防備)
“這件還不錯。”(稍稍放松)
“這件是前幾天和朋友在專賣店買的?!保ǚ潘刹㈤_始炫耀)
“這件起碼不顯胖,不像上次那件,穿上顯胖還顯老?!保ó旑^一棒)
“媽,我還有事下次再說。”(倉皇撤離)
這樣的戲碼不間斷上演了很多年。每次遇到都有點郁悶,好像說真話也沒錯。但這樣的“真話”對我的打擊程度也很大,不僅不喜歡那件衣服,更不喜歡當時的自己,沒眼光還聽不進“真話”,也不知如何應對,很無力很糾結的感覺。
后來,自己悟透了這件事。老媽欣賞眼光好,這是公認的。多數被她批判過的衣服后來再看確實有問題。他人的反應確實是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調整路線,變得更好。
但是也有一些屬于老媽無論說什么但我確實很喜歡的,就直接告訴她:“我挺喜歡的,買它可花了不少錢。你總不希望我買了卻壓箱底吧?!?/p>
各人的欣賞眼光受諸多因素影響,必然不同。俗話說得好,各花入各眼,我們不能總拿自己的眼光去評判他人,反之,我們也不要指望他人認同我們的所有選擇。
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即使是真話,也是帶有主觀色彩的真話。其次,我們講話到底是為了什么?
語言是表達我們所思所想極其重要的工具,可是這個工具常常被我們用壞了。
父子間本想表達關心,結果說成,你怎么這么笨?!這么點小事都做不好!
情侶間本想表達愛意,結果說成,就你這樣的,也就只有我才能這樣對你。
朋友間本想開個玩笑,結果說成,小敏呀就是典型的悶騷型。(在小敏心儀的男神面前,求裝扮清純的小敏此刻的心理陰影面積)
同事間本想緩和一下關系,結果說成,你這次總算干了點正經事。
親戚家呢本想話個家常,結果說成,呦,你還能畫畫,真看不出你還有這本事。
鄰里間本想聯絡下感情,結果說成,你呀就是個老財迷,退休了也不肯閑著!滿腦子就是錢錢錢!
酒桌聚會本想開個玩笑,結果說成,你做這個動作好像拉屎,哈哈哈!
面對聞言受傷的對方,總有人說,哎呀,我是無心的,我心直口快,我只不過講了真話。
你講真話你是爽了,對方呢,要為你不加思索、口不擇言的“真話”買單么?你講任何話,莫不是講給對方聽?結果對方聽了心情郁悶,面色尷尬,與你暗生嫌隙,感情疏遠,這就是你想要的結果么?
話語一旦出口,造成的反應與影響就不受我們控制。但說之前,還是思付一下考慮結果再出口更好一些。畢竟我們的脫口而出常常因為我們的疏忽大意而帶來不少不必要的麻煩。
說話時,照顧對方的感受,委婉地說,迂回的說,難聽不雅的“真話”不妨不說出口,這既是一種善良的體諒,也是一種做人的成熟。
有人會辯解說,我說話隨意是把你當做自己人才這樣。是的,在你面前說話刻薄的人也懂得在領導、客戶面前謙和有禮,字字珠璣,讓對方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對你,則想啥說啥,說到底,是潛意識里覺得你不重要,不需要花費心思考慮你的感受,反正老子說爽了就好。
記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過,沒有尊重,不要言愛。后臺一個讀者留言:那是指陌生人,確定關系就不一樣吧。
我們潛意識里常常覺得,客氣、禮貌是對外人,不講究措辭的“真話”是面對家人、親近的人。這真的是個極大的誤區。
我們認為和外人疏遠,所以才說話既文明又禮貌,想盡辦法也要把對方哄得很開心。面對親近的人,我們常常放松心情與戒備,但同時也忽略了考慮對方的感受。
很多話不加修飾,不考慮對方的接受程度直白赤裸的拋出,對方不開心還解釋把你當自己人才這樣,然后怪你太玻璃心。
好吧,請別把我當自己人,把我當外人吧。沒毛病的人就想多聽聽讓人心里舒坦的話、贊美的話。美好的語言勝過金子。至于那些難聽又傷人的“真話”,請生生憋回去好嗎?因為沒人想聽。
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構成中的一員,我們不可能脫離他人而孤立存在。面對他人時,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什么關系、什么目的,該說什么話,想一想再說。說話時,帶著善意,帶著體諒,帶著理解,提前考慮對方的感受,你說出口的話,才更有人愿意聽。
后記:道理都是特定環境下的產物,所有正確的道理只有在特定的環境下才成立,反之則不然,沒有永遠正確的道理。所有的文章中,只是某些環境下的某些感悟的某一個點??隙o法涵蓋無限廣闊的生活。霧滿攔江說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寫作從來都是一個理清思緒的過程,感恩生命中有你們,祝大家新的一年快樂、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