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能發掘營-FH0030-梁海波】
0. 我的故事
這是一篇自我反思的文章。既然是自我反思,還得從自我剖析開始。
鉆研編程技藝十余載,已打天聽,若獨孤求敗,傲視群雄……
以上純屬虛構,自我YY。
實際上,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了將近十年的軟件開發工程師,俗稱“程序猿”,十年老猴。
除了多一些編程技術,一點邏輯思考,一些管理能力,暫無他能。
如果說情侶有七年之癢,那么我可能跟工作已經癢了兩三年了,目前處于正在尋找下一個發展機遇的路上。
縱觀歷史,每次有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候,都會有斷崖式的“黑天鵝”事件發生,這也符合復利曲線的發展規律,達到一定程度的飛躍。
當我目前這份工作工作了近7年,似乎也到了這個懸崖邊緣。要嘛俯身一躍,粉身碎骨渾不怕,但留清白在人間;要嘛振翅高飛,我要飛得更高;要嘛回眸一笑,從此望盡天涯路……
我選擇了折騰,不斷的去嘗試,希望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一條“不歸路”。
直到后來,圈中發現“潛能發掘營”,抱著“沒點技能,還得有點潛能”的希望,我果斷出手,希望在營中四海八荒的眾仙眾神眾魔的“鬼扯”下,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桃林。
果然,在第一上神“墨淵”的秋葉大叔的定位大法下,我吸收了千載功力,走上了漫漫的三生三世的輪回反思。
1. 什么是【定位】
回歸正題,第一場大課上,大叔講了一個概念“定位”。
什么是定位? 定位理論,在特勞特的《定位》一書中是這么提的
定位是你對未來的潛在顧客的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把產品定位在你未來潛在顧客的心中
這里有幾個詞:
- 未來潛在客戶
- 定位不是一場無緣無故的自嗨,需要有對象發力。
- 定位是面向未來為著力點
- 產品:
- 定位需要有輸出的交付
- 定位需要有成型的價值提供
- 功夫:
- 定位不是“讓你吃吃人家的小拳拳”可以得到的
- 定位需要有相對應的付出,不論是努力、還是努力……
秋葉大叔是這么說的:
定位,其實就是做選擇的能力,找到錢多的那個氣球,然后射中它
- 選擇
- 大叔提出,選擇,需要有“排除”和“串聯”的思考模式
- 有選擇的能力,才有定位的可能,反之亦然
- 錢多
- (在內容行業)定位,最直觀的結果反饋就是,錢多
- 射中
- 找到錢多的市場,射中它,去追尋
同時,針對選擇模式,大叔給出了一個
四象限的模式識別模型:
對比這個模型工具,很容易定位出自己所處的位置,并基于此進行選擇。
2. 靜坐常思己過
2.1 動機理論
大叔在課上說,他的分答有幾種問題,
A:我是一名大學生,我馬上就要畢業了,我不知道我該做什么,甚至能做什么?
B:我非常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我辭職過,沒成,在努力地學習,想轉行,看不到希望。
C:我有一份很無聊,穩定但沒有成長的工作,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現在有機會跳槽到好工作,但沒有時間做個人IP,我該怎么辦?
D:我31歲,山東普通大學,美股超短線交易有7、8年經驗,有車有房,股票比特幣基金房產總共1500萬,想干翻事業……..
自我對標一下,我發現兩種都跟我相類似,定位模型,我目前應該是處于升級賽道的路上。
大叔提出了做定位要常常反思自己的初心,問一問自己的潛能是什么,動機是什么?
我不清楚自己的初心,或者說我目前處于混沌狀態。
我希望自己有錢、自由。
為什么要有錢?我希望能夠有足夠的財富應對一切可能發生的異常。
為什么現在的不能夠應對?目前處于勞動付出,一旦失去工作,收入就此終結。
似乎我找到了自己的初心,那是希望在工作之余,多賺點錢,為了更好地保障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水平,避免出現無法應對的情形。
接著想想我的動機是什么? 那就是想讓自己和家庭能夠過上不因經濟能力束縛的幸福生活。
那我有什么能力來確保這個動機呢? 對,我會編程,我會邏輯思維,我會項目化管理,諸如此類
這或許是一定的能力,但不構成我的競爭力,因為我并不是最佳的,那么就需要自己給自己一定的組合。
我經過反思,或許目前暫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標簽給自己,不過會寫作的不如我會編程,會編程的不如我會項目管理。 我就先給自己一個標簽“編程融入自我管理的生活家”
2.2 偉人、牛人、凡人理論
拷問了自己的初心和潛能,大叔的一段說話,不斷的沖擊著我的心靈:
普通人最大的問題就是貪,總想得到更多,卻沒想過后面的代價。像凡人一樣付出,卻期待有牛人的結果。成為超級IP的代價是,放棄家庭,放棄健康,不斷前進。捫心自問,你能做到嗎?你或許會說,你想一邊兼顧事業一邊兼顧家庭,事業不做那么大也行,問題是同樣都在拼,你覺得是專注于事業的人能成功還是兩頭兼顧的人能成功?要知道在中國,無論你選擇了什么方向,都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在和你競爭。
我若醍醐灌頂,冰水澆心,瞬間清醒,我或許想要的太多。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所謂的“牛人”,甚至有那么一絲絲希望自己是“偉人”,而自己目前的付出,還在“凡人”階段不斷的徘徊。
或者說,自己貪欲十足,想要的太多,付出的太少。
為了達到我自己定位的標簽,我需要付出目前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努力:
- 積極輸出,不斷的在編程管理和項目管理上形成技能勢能
- 積極參與到線上線下的分析,形成個人影響力
- 運用編程思維和項目管理思維,將理論不斷的實踐在事業、家庭和學習
- 在行業找到領軍人物對標,進行市場調研,刻意訓練,不斷精進
等等
3. 不是結語的待續
目前思考了一圈,還是沒有完全吃透,秉承著“完美不如完成”,先輸出這枚不是文稿的文稿,后續繼續完善。
大叔的課還基于定位的基礎上,提出了“卡位、上位”等理論、如何找到離錢更近的事業,同時也對自身進行了剖析。
我尚未達到這個層次,還需要不斷的消化、吸收、琢磨,方能學其長促己長。
繼續反正研讀和聆聽大叔的教誨,期望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片“十里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