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當?shù)貢r間11月28日,美國《韋氏詞典》公布2022的全球年度熱詞為“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
《韋氏詞典》的特約編輯彼得·索科洛夫斯基 (PeterSokolowski) 在接受采訪稱:“2022年全年,人們對煤氣燈效應這一詞的興趣頗高,搜索次數(shù)比前一年上漲近1740%,令人驚訝。”
“煤氣燈效應”認知否定
通過“扭曲真實‘'達到心里操縱
“煤氣燈效應”又叫認知否定,實際上是一種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而進行的心理操控和洗腦。“如果你對自己的看法往往來自周圍人的評價;你的父母數(shù)落你的穿著、工作、朋友還有交往對象,你卻反思也許他們的意見都是對的;你很難做出簡單的決定,并且經(jīng)常自我懷疑,也許這不是因為你還不夠好,而是你無意識地被操控了。”
操控者通過長期將虛假、片面或欺騙性的話語灌輸給受害者,從而使受害者開始懷疑自己,質(zhì)疑自己的認知、記憶和精神狀態(tài),最后達到控制操控者的思想和行為。煤氣燈效應是一種“慢性心理中毒”,通過操縱者長期蓄意、有目的地對被害者進行精神打壓,有意無意的將虛假、片面或欺騙性的言語灌輸給受害者,扭曲受害者的認知。長此以往,會使得受害者自己產(chǎn)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是屬于一種極其危險的情感虐待形式。
煤氣燈操縱并不是單方面的,這是一場“雙人的探戈”——其中一個人是煤氣燈操縱者,需要扮演那個凡事都正確的角色,這樣才能保持身份認知,以便播種困惑和懷疑。而另一個人是被操縱者,他總讓操縱者來定義現(xiàn)實世界,并把對方過度理想化,為了能讓這段關系繼續(xù),不惜懷疑自己。
對方的目標就是操縱你
跟你的情緒或許無必然聯(lián)系
紐約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羅賓·斯特恩的著作《煤氣燈效應》里指出,我們需要學會判斷自己的環(huán)境是否健康,有無“煤氣燈效應”的隱患。如果經(jīng)常聽到諸如此類的評價:“你太敏感了!”“是你反應過度,不要發(fā)瘋。”“我只是開個玩笑,別那么激動,你總是這么情緒化。”并且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自我懷疑、否定等負面的情緒,就需要保持警惕,我們可能正身處“煤氣燈下”。
“煤氣燈效應”來源于一部1944年由美國導演喬治 · 庫克執(zhí)導的驚悚片《Gaslight(煤氣燈)》。? 《Gaslight(煤氣燈)》主要講訴了少女寶拉因為姑媽的意外身亡而繼承了一大筆財產(chǎn),青年安東為了謀取寶拉的遺產(chǎn),先是向?qū)毨髳鄞_定關系,其后用盡各種方法企圖把寶拉逼瘋,將她送進精神病院,從而獲得寶拉的巨額財產(chǎn)。
安東和寶拉新婚滿三個月時,外出去倫敦塔游玩。出門前安東送給妻子一枚小巧的白色胸針,聲稱是母親去世前留給他的,并囑咐寶拉把它收好。此時安東略顯刻意地強調(diào)了一句:“你可能會弄丟,你知道的,你經(jīng)常丟三落四”。這是電影中安東第一次對寶拉實施 ? Gaslighting,也是寶拉初步對自己產(chǎn)生懷疑。但是在二人離去之后,兩位女傭之間的對話又再次佐證了,寶拉從未體現(xiàn)出任何異常。但是男主人安東,卻不斷向他們傳輸"女主人生病了“”這一信息。
如果說此時,仆人們還對女主人生病一事尚有所懷疑。那么接下來的事情,就令他們對于這一言論深信不疑了。當天的游玩結束后,安東便以飾物常年未佩戴、需要修理為由,向?qū)毨饕蒯槨S捎诎矕|從一開始就并未將胸針放入寶拉的手包,而是偷偷將其藏在手心轉移至別處,寶拉自然無論如何都找不到胸針的蹤影,還以為是自己不慎遺失,十分懊惱。
安東借此機會再次強調(diào)寶拉"記憶力不好"一事。"你真的有將它放進去嗎",寶拉不甘心地又問了一遍安東。安東并沒有立刻反駁,而是反問寶拉,你連這也不記得了?此時,因丟失胸針而產(chǎn)生的內(nèi)疚、自責,外加安東使用虛假信息進行的旁敲側擊,使得寶拉對自己記憶力的信心徹底動搖。家中女傭在親眼見證了此事后,也開始相信寶拉確實"有病”了。
安東在與寶拉二人獨處時,慫恿她喚女傭上樓點燃煤氣燈。而當年輕貌美的女傭點燈之余,安東便湊過去言語輕佻地與其大肆調(diào)情。此時寶拉已極為不悅,表面上故作鎮(zhèn)靜地看書,實則是在旁聽著二人的對話。待女傭走后,寶拉便質(zhì)問安東為何要這樣同女傭說話。安東解釋稱,自己只是“想將她當成平常人,而不是下人”。如果說到這里也還算解釋得通,接下來安東進行的就是騷操作了。當寶拉委屈地表示,安東與女傭這種過分親密的相處模式會讓她們瞧不起自己時,安東卻將矛頭轉向?qū)毨苯幼鴮嵥?" 精神出了問題 " 這一說法。“你又在胡思亂想了……你生病又妄想,我會很難過。” 安東的反應真的是:“是你想多了”的無敵高階進化版。
當鄰居老太太要來拜訪二人(尤其是舊交寶拉)時,安東顯得十分暴躁,生氣地說,別讓他們總來煩我們。并且由于擔心日后無法全面控制寶拉,命令女傭以“夫人身體微恙”的理由,拒絕這位不速之客的來訪。?而當寶拉委屈地詢問丈夫,為什么要這么做時。安東換上一副關切的面孔,將其歸咎于寶拉的表述不清,我以為你只是禮貌回答而已,你想見她為什么不告訴我呢。
在之后的一次宴會上也是如此。安東不愿意讓寶拉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在未告知寶拉的情況下就拒絕了主人的邀約。寶拉得知后十分生氣,堅持要出席。安東嚇唬她說,那你只能一個人去了。可是這句話并沒有阻礙寶拉,她表示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去。見妻子如此堅定,安東只好立馬轉變態(tài)度,表示自己只是開了一個玩笑。說完憂心忡忡地上樓,一邊穿衣一邊思考對策。安東前后反差極大的態(tài)度,被這黑白影片中搖曳的煤氣燈影襯得更顯可怖。
信息封鎖、激起憤怒、關系封鎖、這種把事實刻意扭曲、選擇性刪減,持續(xù)使用否認、矛盾、誤導和謊言等方式,使被操控者懷疑自己的記憶力、理智和精神狀態(tài),乃至自我存在價值的操縱方式,不就是傳說中的 PUA 教程的核心嗎?
“煤氣燈效應”是PUA嗎?
為什么“煤氣燈效應”成為了“時代代名詞”
“煤氣燈效應”與PUA(Pick-up ?Artist)不同,但可以被認為是PUA的鼻祖。PUA的直譯為“搭訕藝術家”,其原本是指男性接受過系統(tǒng)化學習、實踐并不斷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行為,后來泛指很會吸引異性、讓異性著迷的人和其相關行為。目前以組織的形式快速發(fā)展,以網(wǎng)絡課程、線下培訓等的方式來教唆人進行詐騙,每一個普通人都可能會成PUA受害者。
北大的高材生為何會被被男友精神虐待,最終走向自殺的不歸路?這并不是男友包裝自己人設的結果,而恰是其施加了“煤氣燈”。女生對他有著過深的情感依賴,在男方的打壓與貶低下逐漸心力交瘁、迷失自我,最終認為自己“很卑賤”,全盤接受了男友喪盡天良的各種要求。
“煤氣燈”效應不止能出現(xiàn)在男女情感里,還可能出現(xiàn)在職場下屬與領導的工作關系、脫口秀主持人與嘉賓的采訪關系里、乃至美國總統(tǒng)大選的投票里等等。
美國前總統(tǒng)特朗普就在2016年對著名HBO電視網(wǎng)主持人,約翰·奧利弗進行了“教科書般”的“煤氣燈效應”的操縱。
特朗普當時在推特上寫道:“約翰·奧利弗讓他的同事給我打電話,邀請我參加他那個極其無聊且收視率奇低的節(jié)目。我說‘謝謝,沒興趣’,我可不想浪費時間和精力!”特朗普打壓了節(jié)目制作方的能力,無形抬高了“出場的身價”,更重要的是制造出了一場徹頭徹尾、胡編亂造的謊言。
事情的真相是,奧利弗根本沒有向同事有過這樣的授意,也自然從來沒有向特朗普發(fā)出過所謂“參加節(jié)目的邀請”,但特朗普在推特上的影響力還是讓他產(chǎn)生了動搖。《赫芬頓郵報》資深記者評價此事稱:“特朗普的言論是如此地信誓旦旦,這導致奧利弗雖然再清楚不過他在撒謊,但還是不禁開始懷疑真相了。這就是煤氣燈操縱的強大力量。”
韋氏詞典2022年度詞匯的介紹頁里,段首語特別指出:“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充斥著各種假新聞、陰謀論、社交媒體水軍、甚至還有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深度學習的造假……”技術發(fā)展帶來了史無前例的革新,但誤導性信息散播的渠道也前所未有地擴寬了。因此,“煤氣燈效應”最終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的代名詞”。
危險的情感虐待形式
或許正是你身邊對你釋放友好的人
美國耶魯大學的情商中心副主任、精神分析學家羅賓·斯特恩,曾出版過一本書叫《煤氣燈效應:隱蔽的控制你生活》,書里說:
“對方的目標就是說服你,說你記錯了,你誤解了,給你制造疑問,讓你脆弱,這是一種讓你的意識處于不穩(wěn)定的手法。”
哈佛醫(yī)學院講師、《反思自戀:認識和應對自戀者的秘密》的作者、心理學家克雷格?馬爾金(Craig Malkin):“
Gaslighting是一種極其危險的情感虐待形式,因為它會削弱你的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Robin Stern受到這部電影的啟發(fā),并根據(jù)20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寫了一本叫《煤氣燈效應:遠離情感暴力和操縱狂》。在書中Robin Stern描述了“煤氣燈”其實是一種難以識別的情感虐待和操縱,甚至更難以擺脫。
佛羅里達州的執(zhí)業(yè)心理學家托尼·費雷蒂(Tony Ferretti)、《愛之戰(zhàn)》一書的作者說,“煤氣燈效應的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權力和控制,他們這么做實質(zhì)上是在轉移自己的深層不安全感。” 在現(xiàn)實生活中,“煤氣燈效應”更多地存在于親密關系中,如:親子關系、夫妻關系等。
魅力型操縱者:操縱者在一段關系剛開始的時候顯得特別有魅力,而被操縱者是全世界唯一與他般配的人。魅力型煤氣燈操縱都會讓人覺得非常困惑——你知道某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但你又很享受那種浪漫的感覺。所以,既然沒辦法讓他同意你的觀點,承認這段關系有問題,那么你自然就站在他那邊,認為一切都好。
好人型操縱者:看起來是個通情達理的好人,跟你有理有據(jù)地商量,但他只會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看起來在商量,其實一直灌輸“他是對的,你是錯的”這一觀點。這類人其實看起來很好,你的所有選擇他/她都會照單全收,但是她/他還是會一直就的方式行事。這種人看起來通情達理,很好,但其實鐵了心要按自己的方式來做事。這種人不會明著拒絕你,即使假裝同意,也會迅速讓你意識到他不開心,從而讓你內(nèi)疚。
威脅型操縱者:魅力型和好人型好歹表面上是好的,威脅型就不一樣了,一言不合就貶低、排擠、嫁禍,偶爾他也會做個好人,但你已經(jīng)被折磨得精疲力盡。
“煤氣燈效應”是一個過程
為什么是你?如何辨別?
美國著名精神分析師羅賓·斯特恩指出,這種精神控制廣泛存在于婚姻、職場、和家庭中,它是一段由兩個人構成的關系。一方是煤氣燈操縱者,他扮演著凡事都正確的角色,隨時質(zhì)疑另一方,讓對方越發(fā)不自信,最終跟著他走;另一個是被操縱者,他的生活會被操縱者定義,慢慢失去自我意識,覺得自己是最沒用、最糟糕的人,只能被操縱者所控制。根據(jù)斯特恩的分析,“煤氣燈效應”由淺到深一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不自信。控制是從質(zhì)疑開始的。操縱者會故意說一些很離譜的話,這些話往往會顛覆你的認知。一開始,你還會覺得這種話非常可笑,但類似的事情重復多次以后,你就會開始懷疑“我是不是真的錯了?”
第二個階段:辯解。面對質(zhì)疑,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為自己辯解,尋找一切證據(jù)證明操縱者是錯誤的。這種做法聽起來很正常,但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不在乎。如果對方的話沒對你產(chǎn)生影響,那你大可以不理會,他說他的,你做你自己的。一旦你開始想盡辦法說服對方,那就說明對方的話已經(jīng)對你造成影響。你容忍不了他的不認可,希望對方能夠接納你的言行,才會想著辯解,但這恰恰掉進了對方的圈套。
第三個階段:壓抑。經(jīng)過前兩個階段,被操控者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辦法得到對方的認可,就會放棄抵抗,選擇認可對方的行為。
什么人更容易受到“煤氣燈效應”的傷害呢?在電影《煤氣燈下》中,女主角寶拉沒有父母,從小由姨媽帶大,姨媽去世后,她就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照顧。丈夫的出現(xiàn)滿足了她這一心理需求,哪怕她察覺到丈夫?qū)ψ约旱淖龇ê懿煌桩敚膊辉敢庳煿謱Ψ剑枪淌刂^腦中那個完美丈夫的形象,一次次為丈夫辯護。
因為對情感末日的恐懼,很多人很害怕和別人發(fā)生摩擦和沖突,因此當對方否定他們的感受,他們就會讓步。哪怕他們明知對方的話不對,為了不發(fā)生沖突,他們也會放棄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是渴望趨同的心理。?容易被操控的人,其實都對操控者有種理想化的傾向,迫切需要對方的承認,仿佛沒有他們的認可,自己就不夠優(yōu)秀、不夠有能力和招人喜歡。
操縱者是如何使用煤氣燈效應的
被煤氣燈效應操縱的20個報警信號
煤氣燈操縱者很擅長利用你的痛處,你覺得什么最痛苦?他們就將其轉化為他的秘密武器。所以這也是我們經(jīng)常告訴大家的“”不要把你所有的事情,尤其是你的痛點、你的短板、讓你開心的和讓你難堪的事情……因為今日你的痛點很可能成為明天他人攻擊你的武器。“煤氣燈效應”操縱者一般會采取什么方式讓你一步步陷入受害者局面的呢?
讓你想起自己最深的恐懼:你真的太胖、冷淡、敏感、難伺候了……
揚言你會被徹底拋棄 :再也不會有人愛你了、你會孤獨終老、沒有其他人會容忍你……
提起其他的失敗關系 :難怪你跟你父母合不來、也許這就是你朋友跟你絕交的原因、你看不出來嗎?這就是你領導不尊重你的原因……
用你的理想典范對付你 ?「婚姻不就是要給予伴侶無條件的愛嗎、我以為朋友應該是互相支持的、真正的專業(yè)人士是能夠承受壓力的……
令你懷疑自己對現(xiàn)實的認知、記憶或判斷 ?「我從來沒那么說過,是你自己想象的、你承諾過你會結清那筆賬單,你不記得了?、你的話讓我母親感到很受傷、我們的客人覺得你太荒謬了,所有人都在嘲笑你……
羅賓·斯特恩在《煤氣燈效應》列出了20個報警信號,如果符合下列其中任何一項情況,都要額外留意,你是否已經(jīng)陷入了“煤氣燈效應”:
?1、你反復質(zhì)疑自己。
? 2、你每天數(shù)十次地問自己:“我是不是太敏感了?”
? 3、你經(jīng)常在工作的時候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去理智。
? 4、你總在向父母、男友和領導道歉。
? 5、你經(jīng)常考慮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女友、妻子、員工、朋友或女兒。
? 6、你想不明白,為什么生活里有那么多精彩的事,你卻總是不夠開心。
? 7、你給自己買衣服、給自己的公寓買家具,或者買其他的個人用品時,腦子里卻一直考慮的是他喜歡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歡什么。
? 8、你經(jīng)常在朋友和家人面前為伴侶找借口。
? 9、你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對朋友和家人隱瞞某些信息,這樣你就不用再對他們解釋,或者在他們面前找借口。
? 10、你知道出了嚴重的問題,但你就是沒辦法表達清楚,甚至連自己也搞不清原因。
? 11、為了躲避伴侶貶低你的言語和對現(xiàn)實的扭曲,你開始撒謊。
? 12、你連簡單的事都拿不定主意。
? 13、你在閑談時也要三思。
? 14、在伴侶回家之前,你會先在腦子里過一遍自己這一天做錯了哪些事情。
? 15、你覺得自己現(xiàn)在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更自信、更愛玩、更放松。
? 16、你開始通過丈夫的秘書和他對話,這樣你就不用直接告訴他那些可能會讓他不開心的事。
? 17、你覺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對。
? 18、你的孩子開始在你的伴侶面前保護你。
? 19、你發(fā)現(xiàn)開始對一向相處愉快的人發(fā)火。
20、你感到絕望,郁郁寡歡。
羅賓·斯特恩在《煤氣燈效應》中分析,如果你的伴侶旨在通過浪漫的手段讓你不再專注自己的感受,比如送你鮮花,這樣你就不會批評他約會遲到;又比如他在朋友面前羞辱你之后,立即進行最夸張的、讓你無法呼吸的贊美,為了讓你懷疑自己的想法有問題——那么你就陷入魅力型煤氣燈操縱了。?以下11個報警信號可提示伴侶可能是魅力型煤氣燈操縱者。
?1、你是否經(jīng)常覺得你們有個專屬于兩人的特別世界?
? 2、你會用“我認識的最浪漫的男人”來形容你的伴侶嗎?
? 3、你們在爭吵和出現(xiàn)分歧過后,是不是通常會經(jīng)歷比之前程度更深的親密或浪漫,主要體現(xiàn)在特殊的禮物、更親昵的接觸,以及更美好的性愛上?
? 4、你的朋友對你的伴侶的浪漫印象深刻嗎?
? 5、你的朋友對你的伴侶的浪漫表示緊張嗎?
? 6、你對伴侶的印象是不是和你朋友對他的印象有出入?
? 7、他在公開場合的行為舉止是不是和在私下的時候有明顯不同?
? 8、他是那種要討所有人喜歡的人嗎?
? 9、你是否有時會感覺,他有一整套重復使用的浪漫手段,但這些并不符合你們的情緒、品位,或者經(jīng)歷。
? 10、他是不是總堅持要“浪漫一點”——在性愛或其他方面——即使你表示“沒有心情”?
11、你是否覺得你在這段關系初期的經(jīng)歷,和現(xiàn)在的感覺存在明顯差異?
如何應對“煤氣燈效應”?
讓自己回到自信健康的狀態(tài)
紐約大學應用心理學博士羅賓·斯特恩的著作《煤氣燈效應》里指出,我們需要學會判斷自己的環(huán)境是否健康,有無“煤氣燈效應”的隱患。如果經(jīng)常聽到諸如此類的評價:“你太敏感了!”“是你反應過度,不要發(fā)瘋。”“我只是開個玩笑,別那么激動,你總是這么情緒化。”并且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自我懷疑、否定等負面的情緒,就需要保持警惕,我們可能正身處“煤氣燈下”。
建立自己的社交系統(tǒng),不要太過依賴與某個人。當你與外界的接觸總是需要通過一個人的時候,你也給予了這個人控制你生活的能力。所以,你需要自己去建立完全屬于自己的社交網(wǎng)絡,不需要經(jīng)過一個人去傳遞彼此之間的信息,這樣才避免操控者通過隔離你與身邊的人,從而操控你的結果。
察覺“操控”,從小事開始脫離控制 。其實被操控的過程,你是可以意識到的,只是有時候你因為太過相信某個人,而導致自我懷疑,自我的不信任。當你意識到這個過程后,你可以通過自己掌管自己的事情,從小事開始,慢慢一步步進行控制的脫離。
相信自己,客觀分析他人本身與其行為。你需要充分了解自己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這樣你才能從別人對你的評價中,清楚認識到哪些評價是客觀真實的,哪些是錯誤扭曲的。只有在足夠了解自己后,才能理智地去看待操控者本身和ta的行為,辨別出ta是否在扭曲事實,隱瞞真相。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曾有言:真正的愛是建立在尊重與平等之上,任何以愛為名的打壓與踐踏都是愛的謊言。既然“煤氣燈效應”或?qū)⒊蔀?022年的年度詞匯標志,我們更應該加深對其的認知,避免自己掉入陷阱。
寫在最后
被動攻擊是一種人格障礙,不僅是在戀愛關系中,在你的其他情感關系、社會關系和工作場合中,你都可能會遭遇它。
而這些“隱形攻擊者”的被動攻擊行為,往往并不是源于愛和善意,而是為了潛意識地彰顯自己在這段關系中的權力和地位。就像韋茨勒所說:“有這種人格障礙的人,會懷著敵意牽著你的鼻子走,他們會把最簡單的互動變成權力斗爭。”因此,我們需要做的不是遇到問題一味的懷疑自己,而是要不斷增強判斷力,針對不健康的關系、不能給自己提供正向情緒價值的人,勇敢說不。結束一段關系,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但請記住一點:我們都是有價值、值得被愛的人,完全不需要別人給自己下定義。
聲明:部分內(nèi)容來自MBA智庫、百度百科等;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僅供知識分享,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