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迷糊,發現是周末,長舒一口氣,再睡會兒。不久還是起了,老媽一嘮叨,我又要上家庭班啦……我知道狀態不對,累、沮喪,事情還做得低評價~對于工作和生活,我有一萬字的小怨言,但我認為抱怨會被外界甚至自己批評,總之,我的情緒“不值一提”卻又無比真實。
幸好,我做了個正確的決定—出門干活。帶著兒子,推著四個月沒修的電瓶車去找修車鋪。其實也不確定哪兒有,走到準備放棄時,竟然找到了,遇見和氣又實在的大爺給換了把電鎖。才發現,走了段路、談了些隨和的話,還帶孩子研究了人家的工具箱,我就被治愈了。
想起前幾天聽過一個故事:他美好的住處遭受暴雨侵襲,冰冷狼藉令他極不痛快,他只好生火收拾,很快屋子又是暖意融融。他意識到:我們要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我們的情緒,焦慮憤怒等時候,要去抱抱它、安撫它,做些像生火一樣的小事。你是自己的國王,要承擔起照顧自己王國的責任。
或因成長中的外界灌輸,我疏于照顧某些情緒,甚至認為它們不應當出現?,F在我要告訴自己:哪怕并不面臨戰爭饑荒的極端情景,哪怕并沒有承擔某些別人那么大的壓力,哪怕確實有可努力的空間,你的情緒也是真實的,需要也值得被接納和照顧。特別是在學習和練習過安撫它們的技巧后。
這樣我就認清了現狀:a承認我的狀態不好;b知道我的處境也沒有最糟;c我的處置方式當然還可以更好。
以上這個由陰轉晴的過程可見:讀書學習絕對有好處,接接地氣也能更健康。
小時候我喜歡商販區的熱鬧卻莫名排斥那樣的生活;剛工作時覺得人們談論家庭很無趣;結婚后為自己不必陷入老一輩女性的束縛而慶幸;不希望為家庭瑣事嘮叨;為了解決問題,焦慮的學習……
騎著修好的電瓶車回家,拂面春風溫柔地說:可以害怕平庸,但不能不懂平凡。照顧好自己的情緒,給自己長跑的精力。
問我想要怎樣的生活?我的描述尚不清晰。好的壞的、對的錯的,不拘泥于外界慣性的評價,只要還實實在在行走著,我就有信心活得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