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傅立葉曾說:“垃圾是擺錯了位置的財富。”任何東西都有存在的價值。變害為利法就是讓我們對事物的價值進行全方位的審定,積極地發現潛藏在事物內部的價值,或者開發出對我們有用的新價值。
變害為利法,顧名思義,即將缺點或者害處轉變為對人們有益的一面的一種思維方法。
按照慣常的思維模式我們認為一件東西只能在某一領域有價值,在其他領域沒有價值。比如椅子是用來坐的,筆是用來寫字的,杯子是用來喝水的....如果我們被常規的、顯而易見的價值束縛住,就很難發現潛藏在事物內部的其他的價值。椅子除了用來坐,是不是還可以用來玩搶板凳的游戲呢? 或者登高的時候用來墊腳? 筆除了用來寫字之外是不是還可以用來當錐子或者當鼓槌? 杯子除了用來喝水之外是不是還可以用來種花或者養魚? 變害為利法可以讓我們盡可能在不同領域發掘事物的潛在價值。當認為某件東西沒用的時候,就更應該想想是不是在其他的領域還有用。一雙不能再穿的廢棄的鞋子也許是一件藝術品。
事實上,這種思維方法有著十分實用的用途,例如,金屬銹蝕本來是件具有破壞性的壞事,有人卻利用金屬銹蝕原理發明了刻蝕和電化學加工工藝; 鋼材在低溫時容易斷裂,這經常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損失,但有人卻利用鋼材低溫斷裂這個缺點,發明了低溫粉粹法; 現代工業垃圾是一大公害,但人們卻充分利用垃圾墊基、筑路...變廢為寶; 蒼蠅這種東西可謂是有百害而無一利了,但有人卻根據其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且繁殖快的特點,促其繁殖,為飼養業提供了大量高質量的廉價飼料......
可以說,這樣的化弊為利的例子不勝枚舉。而由這些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出,變害為利法的關鍵便是要首先具有一種辯證的思維。我們知道,世間萬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在這個地方體現出缺點的東西,到了另一個地方可能便是優點; 在這種條件下對人們有害的東西,到了另一種條件下便可能對人們有益。因此,沒有什么東西是絕對好的,也沒有什么東西是絕對壞的,許多壞的東西一旦轉換一下條件或者換一個場合便能變成對人們有益的東西。此外,變害為利法的另一個關鍵便是要善于使用發散思維,將事物的害處與相關的事情聯系起來,從而找到此害處能夠發揮正面效應的地方。
變害為利法就是要求我們具備一雙發現“靈魂”的慧眼,從司空見慣的事物中找到潛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