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家長最近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本身在上學路上就已經和寶寶商量好了,會好好聽話,不做愛哭鼻子的丑寶寶。可結果一到學校卻總是不能如愿,總是要難舍難分,往往要陪上小半天才得脫身。
回到家中,總是擔心寶寶在幼兒園有沒有吃好,會不會還在哭鬧。開始自責,自己會不會是一個壞媽媽。 ?????
做父母的永遠都不想寶寶受不得一點委屈,特別是剛入園的那幾天,每天都是肝腸寸斷,恨不得全天呆在幼兒園陪著寶寶。其實大多數孩子在離開依戀對象時都也會有這樣的分離焦慮癥,這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孩子個性敏感,獨立能力差是分離焦慮癥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就是安全感的流失既然知道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我們就應該從這兩方面入手了。
孩子往往會把父母看成自己的安全港灣,這也和現在我們家長事無巨細的照顧有關。主動的去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學會放手。
不要拿對待嬰兒的態度去對待寶寶!
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性格的培養是尤為重要的。多讓孩子去獨立的完成自己的事情,不要過多的去插手。
讓孩子有更多可以依戀的對象,制造短暫的分離,比如媽媽可以把寶寶交給婆婆照看半個小時。下一次交給其他人照看,每一次交接的時候都要主動的去夸孩子。等孩子慢慢適應以后,就要延長這個時間,以鍛煉孩子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循序漸進的去嘗試。
可能剛開始,有些寶寶會哭鬧的比較兇。這個時候可以由媽媽帶著多和陌生人去接觸,讓寶寶習慣逐漸的來適應。
除此之外,家長也要克服自己的焦慮情緒。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我們大人還需要時間來適應,更何況是孩子,所以,家長萬不可把自己的情緒表露給孩子,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送孩子到學校以后,不管孩子哭鬧與否,盡早離開。很多家長會在附近觀察孩子,如果被孩子發現,只會給他一種媽媽還沒有走的感覺,反正會越來越依賴你。
可以在上學路上就和寶寶商量好,由孩子指定放學后誰來接她,這樣能夠轉移她的注意力。和孩子協商后,一定要做到。
回家后也不要過多的去追問孩子在學院的情況。只是鼓勵就好,夸獎他又有了新的進步和成長,孩子在受到鼓勵后會越來越進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