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師常常會對大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你是誰?你來自哪里?你為什么活著?這看似簡單的幾個問題,實際上引發了人們對生命的思考。
? ? ? ?第一個問題:你是誰?
? ? ? ?回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很多。比如:我是那班學生的老師,我是我女兒的媽媽,我是我媽的女兒,我是妹妹的大姐,我是丈夫的妻子,公婆的兒媳婦,我是……是,這樣的答案很多很多,而且因人而異,各不相同。大家仔細看看,這些答案其實都是你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角色,還不是真正的你。除去這些人為定義的社會角色之外,你到底是誰?
? ? ? 這時候的答案可能就簡單多了,我會這樣回答:我是木禾,我是一個女人,我是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女性。
? ? ? ?通過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明白:我們都是社會人,都要扮演好我們的社會角色,承擔履行我們各自的社會角色的職責和義務。比如我是學生的老師,我就要教育好自己的學生;我是孩子的母親,我就要照顧好我的孩子,并給她良好的教育與熏陶,培養她健康地成長;我是老母親的女兒,我要孝順年邁的父母……
? ? ? ? 但是除了做好這些社會角色以外,我首先得是我自己,是一個有著獨立的人格和思想的中年女人。我得在有能力做好我自己的情況下,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尊。我要先學會愛自己,才能做得到愛我身邊的人。很難想象一個連自己都不愛、連自己都做不好的人,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去愛別的人、做好別的工作呢?
? ? ? ?第二個問題:你從哪里來?
? ? ?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事先說明答案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問你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的。
? ? ? ?“我來自媽媽的子宮,是爸爸和媽媽共同創造了我的生命。我的父親來自我的祖父與祖母,我的母親來自外公與外婆……我的身后是我的父輩、祖輩、祖祖輩輩的祖先,他們都是炎黃子孫。”
? ? ? ?知道了自己的來歷后,我們會尊敬自己的祖先,孝順自己的父輩祖輩,我們會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與祖國。
? ? ? ?第三個問題:你為什么活著?
? ? ? ?每當我拋出這個問題時,就會聽到幾種類型的答案:第一類人是為他人而活的,如有為父母、子女、丈夫、他人等;第二類人是為名利、信仰而活的,如為金錢而活,為名節而活,為榮譽而活,為信仰而活,甚至還有為了漂亮而活等。第三類人是為自己而活的,他們說“我活著就是來感受自己生命存在的,在我的生命中無論經歷喜、怒、哀、樂、驚、恐、思,都是上天給我的生命禮物,我會好好的接受與體驗它們”。
? ? ? 你是為什么而活呢?每一種活法都有自己的合理性,我們都要去尊重與理解。我覺得,不為名利,不為他人,而是為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使命而活著,才不算白白地來這世上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