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老公去年參加注冊會計培訓的時候認識一個朋友,當然只能算是一面之緣的朋友,培訓結束之后就沒有聯系,去年的考試朋友老公沒能考過,今年準備再報班沖刺,誰知在報班的時候又碰到了去年認識的那個朋友,不過這位朋友人家現在是培訓班的講師,滿懷疑問之下他試聽了下這位朋友的課,發現講的還不錯,也都能聽懂,課后才知道這位朋友去年一次性通過考試,并且隨后來到這家培訓機構擔任了培訓講師,朋友老公聽了之后唏噓不已,直嘆命運的不公,之后我也就知道了這件事!
會計方面的事情我不懂,但是我知道一個金字塔的學習方法(見下圖),這位朋友能在短期內通過考試并且能學以致用將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算是學習中最有效率的方法,那么問題來了,在其他方面學習中,我們怎樣學習這種方法呢?
學習金字塔說的是學習某項技能之后兩周之后學習的保持率,從圖可以看出,傳統的聽講效率最低,而互聯網時代的馬上應用/教別人效率最高。
聽講5%,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觸,學生時代聽講最多,但是效率似乎最低,那是因為大部分學生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應試,只要考試成績好就行。這是一種很被動的學習方式,但凡學生時代能主動學習的學生,成績肯定不會差,學習方式不同,造成了效率的不同。
閱讀10%、聲音/圖片20%,閱讀是一種主動的學習方式,不論出于何種目的,至少是主動獲取知識的方式,但是因為文字性的知識本身不容易記憶,所以通過閱讀能掌握的知識也比較有限。而聲音/圖片對感官的印象要比枯燥的文字形象的多,因此主動的通過音頻或者圖片之類的學習,效率要比文字閱讀高一倍。
示范/演示30%、小組討論50%,這兩種都是親身參與其中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小組討論,這種小組討論就很類似現在很流行的頭腦風暴,在不斷的討論中汲取別人的知識,改正自己的錯誤知識。這兩種方式都要求有集體參與,不過現在是互聯網時代,這都不是事。
做中學75%、教別人90%,有一句話叫“實踐出真知”,在實踐中學習,是很好的一種方法,對或者錯,親身上手一試便知,比書本上看到千遍萬遍都有用;效率最高的是教別人,你能教別人,證明你至少掌握了所學知識,你定的目標是教授別人知識,起碼你的起點就比別人高,就如我那朋友的老公,他可能報班的時候只想通過考試就萬事大吉了,而他認識的朋友則目標是明年當講師給別人授課,目標不同,則效果必然不同。
很多人會說,我自己都不是很精通,怎么好意思去教別人?不能這樣想,任何一個老師剛在最初的時候都并不是多么的精通所屬課程,而是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加以掌握,久而久之則完全掌握。
退一步說,教別人也并不是一定要和老師一樣站在講臺上去授課,在互聯網時代,像百度知道、知乎問答、掌門等平臺,完全可以試水一下,用自己所學去回答別人,去教導別人,或者在掌門直播平臺將自己所學直播給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新手給予你鼓勵,有老手給予你指點,而你則能更好的掌握所學技能。
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句話已經不適用了,要能放下臉面,大膽的展示自己,大膽的將所學展示出來,對與錯都無所謂,關鍵是無論對錯都會有人給予你回應,而在這個過程中,你能更好的掌握所學技能,運氣好的話,還有可能成為某項技能的網紅專家,如此好的事,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