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沒睡好,夜雨敲窗,半睡半醒。早上六點多就醒來,窗外雪花在飄舞,心涼了半截。
到山上再走一圈去踩點。與郎木寺一樣,榻板房逐漸在消失,很多人家正在翻修,農家旅館布滿山溝,榻板房正在被彩鋼房替代,趨勢很明顯。我杞人憂天地在想:過幾年還有人會來扎尕那嗎?
扎尕那旅游的興盛,刺激了當地人的拆舊翻新,當地人都想分旅游業的一杯羹。老建筑一點點在消失,我們住的旅館老板說,原來政府鼓勵建修,現在限制建修,新修的房子頂必須蓋榻板,可是現在木材少,榻板少了,做榻板也是一門手藝,會做的人越來越少了。現在是不是該出現一種仿榻板的簡易替代品以迎合旅游需要呢?
榻板房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的出現與人們的生活環境、生活條件相關聯,時代變了,其存在的實用價值就受到沖擊。對于當地人來說,改善居住條件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獨特的民居樣式已成稀缺的文化資源,已是文物。生活和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似乎是不可調和的,除非在保留、保護過程中房屋的所有者能獲得物質補償。
天氣沒有好轉的跡象,早上吃了一點饃饃就去畫畫,堅持畫了一張。畫完,凍成狗了,餓成猴了。
下午帶兩名學生去迭部縣購置生活資料準備自己做飯,這里的物價是按旅游區定的,若在這消費上十幾天,估計學生都要把明年的學費搭進去哩。
迭部縣城建修很好,就是人少,有點冷清。返回至益哇鄉,路竟被挖斷(埋管道),又遭遇車電瓶沒電等冏事,最后安全到達住處時給學生帶的15個炮仗面應該都成漿糊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